《紅周刊》記者 謝長艷
“銀監會提出商業銀行4%的杠桿率,控制了風險,但也約束了銀行賺錢能力,銀行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一位商業銀行人士對近期《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向《紅周刊》記者說。該征求意見的出臺意味著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撥備率、杠桿率、流動性新的四大監管標準細則正在逐步落地。
提高杠桿率嚴控風險
杠桿率是一級資本與調整后的表內外資產余額的比率。金融機構過度杠桿化被認為是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危機前,西方主要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較高,但其杠桿化程度卻在不斷擴大。這表明資本充足率監管難以有效控制風險。而危機后“去杠桿化”過程對實體經濟造成了負面沖擊,更使得杠桿化程度成為金融監管的重要目標。
“控制杠桿率就是控制風險。現在政府對房地產的調控很可能會繼續加碼,如果房價下跌,銀行必須有更多的錢才能抵抗風險。”一家大型銀行資金部人士對記者直言不諱。征求意見稿規定,我國商業銀行杠桿率不得低于4%,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重要性銀行應分別于2013年和2016年前達到新標準,其嚴厲程度遠遠超過了新版巴塞爾III的規定。
達標無壓力放貸受約束
據銀監會的測試結果,截至去年年末,工、農、中、建、交平均杠桿率為4.7%。Wind數據也顯示,16家上市銀行中只有招行、華夏、深發展和光大未達到標準,分別為3.8%、2.7%、3.3%和3.9%。對此中信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朱琰表示,未來如果資本充足率穩定、有序表外化,商業銀行的杠桿率在過渡期內達標沒有壓力。但約定了杠桿率會直接束縛銀行的放貸規模,會直接影響銀行賺錢。因為銀行主要靠放貸來賺利差。
光大銀行資金部宏觀分析師盛宏清舉例說,如果一家商業銀行有1個億資本金和3個億存款,銀行放貸款4個億,那么杠桿就是4。如果銀行放10億的貸款,杠桿率還要保持在4的水平,那么銀行就得有2.5億的資本金才行。“杠桿率一刀切,銀行多放貸就得有足夠的資本金。資本金不夠就得少放貸,存款再多也沒用。”盛宏清對本刊說。
“這個規定叫銀行有錢也不敢放貸,重慶有的銀行都停發了首套放貸。我們現在是‘一人在銀行,全家跟著忙’。在拼命拉存款,賣理財產品,壓力特別大。”一大型商業銀行理財部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尤其是到月底,各家銀行都在發行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很多人手機都收到過這類信息。”
銀行持續“缺血”
高位運行的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25日再次全面大漲,所有期限質押式回購利率、銀行間拆借利率均突破5%大關。“除了杠桿率,6月起商業銀行日均存貸比將不得高于75%。再加上當前執行的21%的法定準備金率,不斷加碼的監管讓銀行資金頭寸騰挪余地很有限。”上述商業銀行資金部人士對本刊說。
“杠桿率提高了銀行補充資本金的要求,銀行再融資也就不足為奇了。”盛宏清說。之前他在接受本刊采訪的時候就提道,今年的融資額度肯定不會少于去年。銀監會也表示,《辦法》在短期內會給少數銀行業金融機構帶來一定的資本補充壓力,這從今年各家銀行的融資舉動也可見一斑,光大銀行即將H股上市,廣發銀行也將A、H股上市,還有多家銀行也將通過增發和發債的方式來補充資本。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杠桿率未達標的深發展、招行、光大和華夏銀行,四家銀行均表示還未就此采取措施。“目前只是征求意見,或許正式規定在監管標準和過渡期上都會有調整。我們剛剛發了36.5億的混合債,也會對杠桿率起到補充作用。”深發展A證券部的工作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