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克隆銀行官方網站,發送短信騙取網銀用戶資金的詐騙活動再次猖獗。中國互聯網信息舉報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春節以來,與中國某銀行相關的詐騙網站舉報數量明顯增加,克隆網站多達70多個。
在媒體公開報道的案例中,有用戶被騙走的金額高達百萬元。據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中心估算,“網絡釣魚”給電子商務用戶帶來的損失目前已達76億元,平均每位網購用戶被“釣”走的金額為86元。
不斷升級的詐騙技術再次敲響網銀用戶安全的警鐘。昨天,記者咨詢多家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確保網銀交易安全,提醒用戶務必關注網銀安全常識。
誘餌
發短信引用戶上鉤
用戶李先生告訴記者,近日,他的手機收到一條短信,內容主要為:××銀行網站升級,為了您的賬號安全,請盡快登錄網站確認。李先生信以為真,馬上錄陸短信中提供的網站,并根據網頁上的升級提示,輸入自己網上銀行的賬號和密碼,網站最終顯示“已確認”。
讓李先生想不到的是,幾天后,他到某商場購物刷卡時,發現卡內原有的4000多元不翼而飛。“想來想去,只有前幾天升級使用過自己的賬號和密碼。”李先生說,他隨后咨詢相關銀行,得到的答復是,銀行從沒通過短信發送“升級提示”,而李先生當時登錄的網站也并非該銀行的官網。李先生隨后將該銀行網站的網址與短信上的進行對比,發現兩個網址極其相似,網頁內容也極其相似。
與李先生一樣,春節以來,有不少網友在網上直呼被“釣魚”,尤其以中國某銀行的投訴為多。中國互聯網信息舉報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詐騙團伙所使用的域名與××銀行官方網站十分相似,,內嵌“釣魚”網站鏈接,一旦用戶登錄短信內留下的網站,所輸入的網銀用戶名、密碼、動態口令等就會被“釣魚”程序竊取,犯罪團伙瞬間將賬戶內所有現金全部盜取。
騙術
用障眼法層層偽裝
“詐騙分子是通過層層偽裝,環環使用障眼法達到騙取的目的。”廣州市某家通訊公司的專業人士分析說。
第一環是以假亂真,制作高仿真網站。“詐騙分子通過制作與真實網站相似程度極高的網站,使普通用戶無法識別。”該人士說,這些仿真網站上一般設置有木馬病毒,可以記錄用戶輸入的任何信息。
第二環是逃避互聯網監管。專家指出,由于目前國內對境外域名注冊行為缺乏有效管理,因此,這種“釣魚網站”一般是在境外注冊域名,從而達到逃避國內互聯網監管的目的。
第三環是發短信打消用戶疑慮。該人士說,犯罪分子選擇網銀用戶比較多的發達地區,,而且,這些地區的銀行經常會發送短信提示業務。因此,騙子通過“網絡升級提示”等提醒用戶“上鉤”。
最后一環是轉移網銀款項。專業人士指出,當詐騙分子獲取用戶的賬號和密碼后,就馬上登錄真實網銀網站,迅速轉移網銀款項。
問題
誰為用戶損失埋單
被“釣魚”之后,網銀用戶損失誰來負責?從目前公開報道來看,受害者很難獲得賠償,唯一能走的途徑就是投訴。
截至去年11月底,中國反釣魚網站聯盟累計收到釣魚網站投訴12000多例。一邊是投訴不斷增加,一邊卻是釣魚網站不斷新建,屢屢出現的被騙用戶呼吁相關部門加強安全監管。
“盡管被害人是上了虛假網站后被盜走了網銀,但作為銀行方面應該主動干預,盡早發現釣魚網站,彌補安全漏洞,發布防范信息。”有用戶認為,當發現被騙案例后,銀行應當用短信通知所有用戶。
據專業人士分析,詐騙分子利用短信、電話、虛假網站等工具都與電信部門有關系。雖然犯罪團伙通過在境外注冊域名逃避監管,但網絡空間是向國內電信運營商租用的。因此,“希望工信部門能加強管理,對一些存在假冒銀行和國家機關的域名加以審核,對可疑用戶進行調查,并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
提醒
收到手機短信必有假
昨天,中國某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銀行專門與公安機關建立了打擊電子銀行犯罪活動的聯動機制。同時,不斷完善網上銀行技術防范措施,加強交易欺詐監控。
針對目前詐騙案件多發態勢,該銀行負責人稱,銀行將及時通過柜臺、門戶網站、網上銀行、短信等渠道不斷更新發布各類風險提示,充分提醒客戶有效防范網銀釣魚、電信欺詐等相關風險,妥善做好對客戶的解釋和說明工作。
銀行還提醒用戶,要牢記銀行服務電話和短信服務的專用號碼。一旦接到陌生“銀行”的電話、短信,切勿提供任何有關賬號和密碼的信息,可直接致電銀行官方客服電話查真偽。銀行客服短信是通過銀行客服固定的特殊號碼發送,不可能采用“138”、“130”等號段。用戶一旦收到常規手機號碼發來的所謂銀行短信,應立即刪除并向公安機關舉報。( 湯凱鋒 黃倩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