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彥)銀信產品7月被銀監會緊急叫停,最近又換了馬甲再出山,記者近日從部分銀行了解到,銀行由自身設計改為代銷信托公司設計的信托產品,銷售門檻驟然提高,而預期年收益高達10%。
昨日,家住花橋的胡先生致電民生銀行武漢分行,預約購買一款即將發售的信托產品,購買額高達300萬元。該產品投資期為27個月,含3個月緩沖期,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9.5%。這意味著,如果產品兩年后到期實現預期收益,胡先生可獲利近60萬元。
記者從民生銀行武漢分行零售市場營銷部了解到,昨天該產品開始接受預約銷售后,已有兩三位客戶預約購買,額度近千萬元。而此前剛剛停止銷售的一款類似信托產品,同樣賣出2000多萬元,購買者僅有6人。
該部理財經理艾莉告訴記者,目前銀行代銷的信托產品均為100萬元起步,預期年收益都在8%以上。以這款產品為例,由信托公司設計,支持大連一家房地產企業,銀行代為面向高端客戶發售,購買100萬~300萬預期年化收益率8.5%,300萬~800萬收益9.5%,800萬~1000萬收益則高達10%。雖然收益遠遠高出銀行其他同期理財產品,但由于投資起點很高,且資金需求有限,購買者并不太多。
記者隨后在招行、光大、中信等銀行了解到,都有銷售或曾代銷過信托公司設計的信托產品,均為100萬元起購,預期年化收益率在6%~10%之間,僅針對高端客戶發售,起購點和收益都大大高于銀行設計的信托理財產品。
招商銀行武漢分行零售部總經理助理張惠斌稱,自銀監會叫停銀信合作后,銀行變自身設計產品為代銷信托公司設計的信托產品。這類產品主要投資于房地產和一些大型項目,由于信托公司和銀行都會對投資項目進行嚴格考察,且有擔保,產品實際風險并不大。
自從2008年股市由牛轉熊后,理財市場就罕見10%的年化收益。“近兩年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多在2%~5%之間徘徊。”一銀行理財人士稱,信托產品的出現把理財產品收益推向一個新高。
為何同為信托理財產品,換了馬甲后,收益就能近乎翻番?上述人士稱,信托公司設計產品時讓投資者分享了更多收益,且企業通過信托渠道融資利率更高。同時,高端客戶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更高,高起點投資自然有機會獲得更高收益。
艾莉坦言,和很多理財產品一樣,這類信托產品同樣存在無法獲得預期收益甚至損失本金的風險,而這些風險主要來自融資企業經營不善,無力償還貸款。同時,一旦企業提前還款,投資者的實際收益也會因投資期縮短而縮水。她同時提醒,銀行代銷信托產品,從法律上說不承擔產品虧損的責任,投資者購買前應充分做好思想準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