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鄒靚 ○編輯 金蘋蘋
2010年上半年,16家上市銀行無一例外實現了不良貸款率的“壓縮”和撥備覆蓋率的“攀升”。然而,上述兩項指標的向好,是否代表了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正朝著人們希望的方向發展卻值得思考。
分析數據表明,貸款由正常向不良的遷徙狀況并不樂觀,而撥備覆蓋率的一再攀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銀行業機構對未來宏觀經濟運行的擔憂。
比較上市銀行近3年來所披露有關不良貸款數據可以發現,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下的商業銀行無一例外實現了不良貸款比例的一降再降。半年報數據顯示,16家上市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僅為1.28%,其中有9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比例控制在1%以下,興業銀行甚至不足0.5%。此前,這16家上市銀行2008年末的平均不良貸款比例為2.38%,2009年末為1.57%。
然而,不良貸款比例持續下降只能反映問題的一個方面,令人欣喜的表象下總是暗流涌動。不良貸款絕對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10年中期,有2家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絕對額相比一季度有所上升,相比2009年末則有3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出現了上升趨勢。
此外,反應貸款質量變化的另一指標——貸款遷徙率的表現也并不樂觀。可獲得統計數據的12家上市銀行半年報顯示,有4家上市銀行的正常類貸款遷徙率在1%以上,關注類貸款中則有3家超過了10%,其中一股份制商業銀行甚至超過了27%。在次級類貸款中,向下遷徙比例平均超過了20%,可疑類貸款遷徙率也大多在5%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在“五級分類”的貸款監管口徑中,正常類貸款與關注類貸款歸屬正常貸款,但正常貸款向下遷徙的程度直接關系到貸款由正常轉為不良的發展趨勢。同時,不良貸款中質量較好的次級類貸款遷徙率高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良貸款的惡化趨勢。
2010年年初以來,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和房地產貸款兩類貸款進入監管風險警戒。監管要求各商業銀行在6月末完成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的“解包還原”,9月末完成五級分類,年末完成撥備提取。4月以來,住建部、銀監會等多部委聯手出擊調控樓市,啟動了所謂“最嚴厲”的房地產信貸政策。
標準普爾等評估機構及多位經濟學家紛紛表示,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及房地產貸款是未來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最大風險因素。如果不能很好地進行控制,預計商業銀行在3-5年內將出現大批不良貸款。
觀察各行提取撥備覆蓋的數據不難發現,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上市銀行一直都保持不斷提高撥備覆蓋。特別是在2009年監管部門對撥備覆蓋做出150%的相應要求之后,目前已有10家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超過200%。其中浦發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撥備覆蓋率都在300%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撥備覆蓋率不斷提升一方面反映出各行對利潤增長的披露有所保留,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商業銀行對未來宏觀經濟運行趨勢對貸款質量影響的看法。預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商業銀行將保持對信貸的謹慎投放,以控制不良貸款增長,從而緩解撥備壓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