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翀
7月的幾個重要的宏觀經濟數據,基本在市場預期之中。唯有一直比較平穩的存貸款數據,大幅低于市場預期。由于正好處于下半年開局的敏感時間窗口,市場難免會對異常的存貸款數據產生諸多猜測。這究竟只是一個意外呢?還是在傳遞某種趨勢性的信號?要解答上述問題,筆者以為,首先要弄清楚,錢究竟到哪里去了。
央行數據顯示,7月份人民幣貸款新增5328億元,存款僅增加1609億元。前者不僅低于市場此前6000億元的預期,也打破了通常在季度初信貸投放較多的規律。按照銀行傳統的信貸投放節奏,一般總是前高后低,這主要受“早投放、早受益”經營理念的影響。至于季度初投放較多,則主要與季度末的額度控制有關,大部分季度末已批未用的貸款,基本集中順延至下季度初發放。如果按照全年7.5萬億元的投放計劃,未來5個月的平均投放量在4600億元之上。那么,7月份的信貸投放量,顯然不會是三季度的最高點。
再從存款數據看,也是顯著低于上半年的平均水平。上半年存款累計增加了7.6萬億元,即便是春節所在的2月,存款也增加了9589億元。對此,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存款從銀行搬家到了股市。剛好7月份正是A股市場觸底反彈的時間窗口,上證綜指從7月2日的最低點2319點,一度上漲至月度最高點2656點,單月漲幅為接近10%。
但滬深股市的上漲行情,只是存款減少的表象。2009年的滬深股市也有不錯的上漲行情,單月貸款投放也有不少低于5000億元,但存款的增量卻未見有低于2000億元記錄的。很顯然,用存款搬家來解釋,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
從存款結構來看,7月份住戶存款減少425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845億元,財政存款增加3282億元。于是,我們大致可以把住戶存款的減少,看成是存款搬家。非金融企業存款的減少,看成是貸款投放低于預期的反映。
如果從源頭上追溯,我們還看到了M1、M2數據的異常表現。7月份M1余額僅增長了120億元,M2余額的增長也不過178億元。剔除掉春節因素對M1的影響,上述數據已經是近三年來的極低值。這至少說明,整個金融體系的貨幣供應在7月份突然大幅減少了。
我們關心的是,為什么貨幣供應會突然減少。海關數據顯示,7月份貿易順差創18個月新高,央行外匯占款大致增加了1800億元。加上央行當月的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凈投放了約1100億元的基礎貨幣。但7月份新增的3282億元財政存款中,有2800億元繳存了央行,對沖之后,大致僅新增了100億元的基礎貨幣。正是基礎貨幣規模的異常減少,才導致了存款增長的乏力,最終傳導至M2也隨之大幅減少。
還有一種解釋,即銀監會72號文要求的表外資產向表內轉移的規定,也許7月份已開始部分執行了。這使得5328億元的信貸投放中,部分被轉移的資產所擠占,實際發生的貸款投放被大幅壓縮。不過以筆者的判斷,這種解釋的可能性不大。即便出現這種情形,規模也不會很大。
由此,對于7月份的存款異常減少,以及M1、M2的極低值,我們大致可以得出相對樂觀的結論:上述現象并不代表流動性的異常收緊,更不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特別是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為67.41萬億元,同比增長17.6%,增速已接近年初擬定的17%目標。筆者據此推斷,在未來的5個月當中,流動性緊縮力度將逐步放緩,金融體系貨幣供應也會恢復到正常水平。
(作者系策略研究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