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文
自今年年初以來,國務院、中國銀監會頻頻出臺文件,提出要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和和銀行業金融機構等的信貸管理,抓緊清理、核實并妥善處理融資平臺債務、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規擔保承諾行為。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清理,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政府、銀行、企業等極大關注。清理的結果如何,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銀行業的走向究竟會帶來什么影響?
根據估算,2010年一季度的銀行新增貸款,仍有40%流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規模1.35萬億元左右。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規模的急劇膨脹,使得中央對地方債務風險的擔憂不斷升級。
按照銀監會的要求,商業銀行對2009年投放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貸款要逐包打開、逐筆核對、重新評估、整改保全;6月底前完成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授信業務的全面自查清理;7月上報結果。
進入8月份,平臺公司貸款清理將進入抽查階段。9月底前完成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五級分類工作和提足撥備,年底前完成貸款核銷。
這就意味是次清理將直接影響銀行的資產經營情況。
按銀監會要求,對于整改不到位的風險貸款,將進行五級分類調整,列入非正常貸款,并根據五級分類的情況按相應比例計提風險撥備。
鑒于各家銀行政府融資平臺清理正在進行中,同時清理過程中,各行通過努力,風險敞口會有相當比例下降,因此,按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余額的10%、20%形成風險敞口進行簡單預測(風險撥備全部按次級對應的25%測算),具體情況如下:
若地方政府融資平臺2009年末貸款余額的10%形成風險敞口,將增加不良貸款7380億元,需計提風險撥備1845億元(進入次級類按25%計提撥備),占2009年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稅后利潤6684億元的27.6%(國有政策性銀行、外資銀行等貸款占比小,故未考慮對此形成的影響)。
若地方政府融資平臺2009年末貸款余額的20%形成風險敞口,將增加不良貸款14760億元,需計提風險撥備3690億元(進入次級類按25%計提撥備),占2009年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稅后利潤6684億元的55.2%。
預計2010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仍然增加,年底可能達到10萬億元,不良貸款的影響在2009年數據測算的基礎上還會擴大。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次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的清理將對中國銀行業帶來深遠的影響。
首先,不良貸款余額將有較大幅度增加,資產質量惡化。平臺貸款10%的不良將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從1.58%上升到3.92%,平臺貸款20%的不良將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從1.58%上升到6.27%。其次,銀行業盈利水平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平臺公司產生10%的不良貸款計提風險撥備1845億元,平臺貸款中20%的不良計提風險撥備3690億元,從而較大幅度的減少銀行業凈利潤額。
因此,今后銀行對地方融資平臺從過去的過量放貸甚至有降低條件放貸調整為審慎放貸、合規放貸。銀行機構集中發放平臺公司貸款就可以過日子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在此情況下,銀行必須及時調整信貸投向。根據國家的產業目錄和產業結構以及產業政策,有效調整信貸結構與投向。公司貸款業務將突出支持一批行業前景好、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優良大中小型企業,通過支持實體經濟的良性發展,實現銀行業務的不斷壯大,改變過去僅“貪大”的心理,做到“抓大不放小”,從而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更為重要的是,在此背景下,銀行將借此次平臺公司貸款清理轉變自己的發展方式。
隨著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清理工作的繼續深入以及貸款新規的嚴格實施,銀行的管理層必須認識到,2010年將是中國城市商業銀行轉變增長方式的一年。各銀行必須通過流程優化、隊伍建設、創新產品等方式來調整信貸結構,轉變經營模式、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面對監管政策的變化及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銀行要“大而全、小而全”的理念必將改變,各家銀行“趨同性”的態勢也必將分化。各層級的銀行錯位競爭,立足于細分市場和充分認識自身資源優勢,提供特色金融產品和高度專業化、精細化金融服務,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
大型銀行在資本市場化實力、資產規模、網點數量、資源擁有等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定位是發展成為國際、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金融機構。
中小銀行只能發揮自身的優勢,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在局部區域、重點產品方面對中小企業、個人投資消費提供融資服務,這才是中小銀行的正道。中小銀行有三個發展途徑:一是發展為區域銀行;二是發展為社區銀行;三是發展為提供某類專業化特色產品的銀行。
(本文作者為重慶銀行信貸監控部總經理,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