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銀行 > 銀監會出臺銀信合作業務新規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8月10日晚間消息,據接近銀監會人士透露,中國銀監會已經下發文件,要求銀行將之前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中,所有表外資產在今明兩年全部轉入表內,并按150%的撥備覆蓋率計提撥備。
視頻:銀監會稱銀信資產兩年內全部轉入表內 媒體來源:寧夏衛視《財經中間站》據悉,該文件要求大型銀行按11.5%、中小銀行按10%的資本充足率計提資本。此外,銀監會文件還指出,信托公司的融資類業務余額占銀信理財合作業余額的比例不得高于30%,比例超標的公司業務將暫停,直至達到規定比例要求。同時要求信托公司開展銀信理財合作業務,信托產品期限均不得低于一年。
工商銀行資產管理部相關人士亦向新浪財經證實了上述消息,“我們也是剛剛聽說,還不知如何執行。”
西南證券金融業分析師付立春向新浪財經分析稱,銀信細則雖然對銀行的利潤影響有限,但該項調整對資本金和撥備會產生擠占效應,銀行下半年業績會受到影響,“如果能實現10-20%的增長就已經不錯了。”與此同時,銀行由于要應付該項調整,會分散金融創新和業務開拓精力。
在監管層加強對銀行信貸的情況下,部分銀行機構為規避計提撥備、資本監管等審慎要求,通過設計發行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將貸款轉出表外,使銀信合作變相增加新增信貸規模,增加了對于信貸調控的難度。
業內人士分析,銀信資產計入表內,有利于加強對銀行信貸的統一監管,實施審慎監管,降低表外業務對銀行信貸造成的沖擊。
根據用益信托給新浪財經發來的上半年銀信合作市場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銀信理財產品發行量出現“井噴”局面,預計在2.9萬億元左右,遠遠超過去年全年1.78萬億元的總量,增幅達545.44%。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曾在5月指出,需要警惕信托規模的快速增長,嚴密控制通過信托進入實體經濟的資金規模。
7月初有媒體報道稱,銀監會緊急叫停銀信合作業務,叫停的對象包括“雙買斷”型信貸資產轉讓,投資類銀信合作產品。此次叫停銀信合作業務主要是擔心銀行今年放貸規模超標。
不過銀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銀監會叫停銀信合作的說法并不準確,銀監會只是對銀信合作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控制,并加以引導。這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在相關實施細則出臺之后,符合規定的銀信合作有望重啟。
而早在今年2月,銀監會就發布了《關于加強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業務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信托公司防范房地產信托風險,尤其不得以信托資金的形式給開發商用作土地儲備。
按照央行和銀監會在年初的表態,今年的信貸目標控制在7.5萬億,如果加上銀信合作上半年發放的2.9萬億,今年流入市場的增量資金將超過10萬億。
銀監會此次文件所指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是商業銀行將客戶理財資金委托給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擔任受托人并按照信托文件的約定進行管理、運用和處分的行為。上述客戶包括個人客戶(包括私人銀行客戶)和機構客戶。還有一種商業銀行代為推介信托公司發行的信托產品不在本通知規范范圍之內。
我國現行的銀信產品多為信托貸款和信貸資產投資類業務,其實質上是把原本銀行的信貸通過信托公司渠道變成理財產品,然后發放給商業銀行的理財客戶,銀行和信托公司從中獲取較高的收益。銀行在發信銀信合作產品過程之中承擔銷售和托管工作,不設法動用自己的資金直接購買,實際的風險是信托產品發起人和信托產品投資持有人之間的關系。
表內業務就是指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業務。比如銀行存款、貸款等,這個表指的是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準則不記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增加銀行收益的業務。表外業務是有風險的經營活動,形成銀行的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其中一部分還有可能轉變為銀行的實有資產和實有負債,故通常要求在會計報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王霄 丁蕊 發自上海 北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