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1日電(記者王宇、姚均芳)國家統計局此間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3.1%,進一步拉開了與2.25%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間的差距,繼續延續著居民儲蓄負利率的格局。
一年期實際存款利率連續4個月為負
“CPI超過3%屬于物價溫和上漲,可以肯定的是,今年不會出現惡性通貨膨脹。但3.1%對于來普通銀行儲戶來說,意味著實際存款負利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
數據顯示,我國CPI漲幅自去年底以來持續走高,在2月份達到2.7%的高點,超過了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居民實際存款利率也由正轉負。而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當前物價水平不但超過了一年期存款利率,也超過了2.79%的兩年期存款利率,居民實際存款負利率格局進一步形成。
專家認為,在物價仍會溫和上漲的影響下,預計負利率格局仍會延續一段時間。
“由于6月、7月份有CPI翹尾因素,如果不出現意外,預計CPI將在今后兩個月達到年內高點,考慮到貨幣當局對加息的審慎態度,存款負利率格局可能仍將持續。”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熊鵬說。
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蔓延和國內投資回落的影響下,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我國利率調整的時間正在延后。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在當前通脹預期管理和保增長的平衡過程中,過早的利率調整會增加資金成本,對于本來就貸款難的中小企業,會進一步加大信貸成本減少邊際收益,不利于經濟增長的穩定。
銀行存款增速趨緩
受持續負利率影響,一些居民的儲蓄熱情正逐漸降低。家住北京宣武區的胡女士聽從理財專家的建議,今年以來頻頻到金店購買黃金。理財專家告訴她,把閑錢用來買黃金,比放在銀行吃利息要安全劃算。
央行12日發布的金融數據從一個側面也印證了這一點。數據顯示,5月份銀行人民幣存款雖增加1.08萬億元,但同比少增2528億元,增速正在趨緩。
與之相伴的是銀行存款活期化現象的延續。記者計算發現,一年來我國居民儲蓄中活期存款占比不斷攀升,從去年下半年的35%正在向40%挺進,此外,體現存款活期化特征的“M1與M2間反剪刀差”也在持續擴大。
警惕負利率影響儲戶利益
存款負利率現狀直接導致我國居民對自身財富的重新配置行為。既然把錢存在銀行會不斷貶值,那么不如取出來做點什么——這已成為中高收入階層群體的廣泛認知。然而,與炒樓、炒金、炒豆的炒家相比,更多的中低收入群體對負利率缺乏應對之策。
在中低收入家庭的財產構成中,銀行存款是其財富主要擁有形式。如果持續負利率,無疑將對中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構成直接威脅。理財專家經常列舉的例子是:如果未來幾個月物價仍將保持溫和上漲態勢而存款利率仍保持不變,以居民三萬元定期存款為例,其實際存款利率將在負的0.5%至負1%之間波動,一年下來,儲戶可能會產生上百元的損失。
長期負利率容易加劇通脹預期,但提升利率又容易傷及實體經濟并誘發熱錢流入。對此,專家指出,短期內可采取只提高存款利率而不提高貸款利率的非對稱加息方式予以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