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偉柱 胡劉繼
三大行上市后,農業銀行(下稱“農行”)股改成為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成敗的決定性一役。當上市程序進入實際操作,市場的“時間窗口”就成為耐人尋味的事,它影響著農行股票的賣價。
據媒體報道,農行已提交A股上市申請。農行A股上市過了反饋階段后,還需經過初審會和發審會兩道程序,將進入路演和詢價階段。H股方面,農行也已提交上市申請。根據香港交易所的有關程序,公司的上市申請審批最快需要25個工作日。上述報道稱,農行最有可能采用A+H股同時上市的方式。
在資本市場降溫的當下,農行上市不確定因素眾多。盡管今年肯定要上市,但在時間窗口的選擇上,農行IPO仍受制于流動性、資本市場表現等眾多因素。
大舸爭“流”
“對于融資的企業來說,今年不是一個好時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謝太峰認為,今年致使資本市場降溫的因素比較多。房地產調控新政出臺后,銀行股受地產拖累出現持續下挫的局面。在目前這種市場狀況下,農行上市很難賣一個好價格。
海通證券銀行業分析師佘閔華認為,A股方面,農行上市受流動性狀況的影響較大;H股方面則更復雜,何時上市還受海外市場的影響。
今年以來,央行三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旨在回收過剩的流動性。市場普遍認為,進入下半年,央行回收流動性的步伐還將加劇。
顯然,流動性緊張對農行上市并沒有好處。甚至更有市場人士認為,農行出人意料地加快IPO步伐,是擔心節外生枝,想搶在貨幣政策轉向之前完成上市。
除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外,銀行業對資金的渴求亦影響著農行的IPO進程。截至目前,已上市的國有大行均公布了各自的再融資計劃,所有上市銀行再融資規模或將突破6000億元。
毫無疑問,如此規模的融資對市場的“吸金”效應明顯。謝太峰認為,農行本來就是一個大盤股,銀行再融資的規模巨大,對農行上市將產生一定負面作用。
此前消息顯示,農行擬搶在7月前完成IPO。但在目前A股頻頻下跌的情況下,是否會出現合適的時間窗口亦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在內外部環境不利的背景下,謝太峰認為,農行的策略應該是擇機上市,在市場穩中有升的狀況下完成IPO。
價值幾何?
農行內部未經審計的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9月末,農行所有者權益(凈資產)3262億元,每股凈資產1.25元。此前早些時候,農行董事長項俊波還向媒體透露,2009年實現凈利潤650億元。
目前,銀行業廣泛采用市凈率(PB)估值法對銀行股估值,即合理股價=每股凈資產×合理的市凈率。有媒體報道稱,農行希望以2倍市凈率定價。
對此定價,市場人士并不認可。謝太峰表示,目前,已經上市的銀行市凈率大都在2倍以下,若從這個角度來看,農行2倍的市凈率顯然過高。
中行2006年6月1日H股上市開盤價為3.15港元;建行2005年10月27日H股上市開盤價為2.35港元;而工行為了加速與國際市場接軌,采取A+H同時上市的方式,2006年10月27日開盤價分別為3.4元人民幣和3.6港元。
上述技術層面的分析并未將農行的特殊情況考慮進去。與其他大行相比,農行承擔服務“三農”的重任,而這也成為投資者購買農行股票之前必須考量的問題。
謝太峰認為,服務“三農”和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二者存在一定矛盾。農行對“三農”進行支持,需要國家在稅收、監管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
“對于農行的‘三農’業務要從短期和長期來分析。”新華基金投資總監王衛東則認為,事實上,在長三角一些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的業務大都有利可圖,加之國家對“三農”的大力支持,長期來看,農行的“三農”業務未必就不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