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銀行的表態顯示局勢一度明朗的國際板“排位賽”已經出現變數。在此之前,注冊于海外的匯豐控股集團一直被認為最可能成為國際板首只股票。
證券時報記者 張若斌
本報訊 盡管國際板尚未推出,但首單之爭已經加劇。繼匯控集團表態爭取首單登陸滬市之后,東亞銀行(中國)昨日也表態希望成為國際板首只股票。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多位投行人士認為,外資本地法人銀行有望成為國際板首批上市企業。
首單變數
昨日,東亞銀行(中國)的數據中心在上海揭牌。在揭牌儀上,東亞銀行希望率先登陸國際板的表態,引起了業內的關注。東亞銀行(中國)副董事長陳棋昌表示,今后將進一步融入中國經濟,爭取在上交所國際板上市。
東亞銀行常務副行長孫敏杰直言,今后,東亞中國將爭取成為上交所國際板的首家上市企業。他介紹,作為本地注冊的外資法人銀行,東亞銀行業務發展迅速,在人民幣債券、信托產品、借記卡、信用卡、異地支行、本地化網銀等方面均取得外資銀行的首張牌照。
東亞銀行的表態顯示出局勢一度明朗的國際板“排位賽”已經出現競爭。在此之前,注冊于海外的匯豐控股集團一直被認為最可能成為國際板首只股票。實際上,據海外媒體報道,匯豐執行董事兼匯豐銀行行政總裁霍嘉治曾公開表示,上市計劃取得了進展,雖然難以確定具體上市時間,但可能于2010年上半年或下半年。
匯豐控股集團行政總裁紀勤曾多次表示,匯控集團有望于2010年在上海上市,匯控一直與銀監會和證監會保持緊密聯系,一旦監管層放行,匯豐一個星期內就能提交IPO申請書。
本地法人機構爭上位
但是,迪拜債務危機的爆發,讓匯控的領先優勢大打折扣。有業內人士認為,匯豐控股目前名列迪拜債務危機十大債權銀行之首,對阿聯酋貸款敞口高達170億美元之巨,可能會對其今后數年內的財務實力帶來不利影響。
對此,業內一直對海外企業直接上市心存四大疑慮:首先是海外企業的經營風險或將由國際板直接傳導至國內,類似次貸危機和迪拜債務危機的全球金融風暴將直接沖擊股市;其次,海外企業在內地所募集的巨額資金并不能直接用于內地經濟發展,而是流向全球,意味著資本項目的完全開放;第三,管理層對海外企業在境外的違法違規行為處理權有限,嚴格監管殊為不易;最后,海外企業上市規則略有不同,例如匯控集團在英國和香港上市只披露半年報和年報,并無披露季報的義務,若今后僅在上交所披露季報,則對其他市場投資者有所不公。
業內人士指出,相比之下,外商投資企業上市可以完全避免上述四大難題。受益于中國經濟的強勁走勢,海外企業在華獨資或合資公司均是其最優質的資產和業務,其盈利狀況十分穩定,理應由內地投資者所分享。同時,外商投資企業所籌集的資金不多,對市場心理沖擊較小,且僅限于國內投資,管理層也易于對其實施監管,逐漸培養外資企業監管經驗。
另有分析指出,作為外商投資企業中的翹楚,外資法人銀行上市的可能性頗大。2008年1月,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就表示:外資銀行可以在中國通過公開上市方式募集股本金,但前提是必須注冊成為本地法人機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