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中華 北京報道
8月中下旬,上市銀行2009年中報開始密集發布,對比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的業績,“冰火兩重天”是對兩類銀行處境最恰當的形容。
8月19日,交通銀行發布的中報顯示,上半年凈利潤取得155.55億元,同比微增0.3%。8月20日晚間,市值全球第一的工商銀行半年報公布,上半年凈利潤667億元,同比增長2.8%。8月21日,建設銀行亦發布中報,凈利潤同比增長4.86%,達558.41億元。農業銀行凈利潤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但股份制銀行的業績則不容樂觀。截至目前,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和深發展銀行已公布半年報,其上半年凈利潤分別為16.65億元、73.74億元和23.11億元,同比增長-13.61%、22.07%和7.82%。其中,民生銀行若扣除出售海通證券股權所得,凈利潤實際同比下降高達38.7%。這正契合了銀監會有關負責人上周披露的數據,該負責人在內蒙古舉行的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聯席會議上指出,全國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凈利潤為452億元,同比下降19.3%。
業績差距大的原因
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國有商業銀行凈利潤不降反升,而股份制商業銀行卻正好相反,原因何在?
西南證券銀行分析師付立春指出,工商銀行的管理和地位都相當于國內銀行業的中流砥柱。國有大銀行相對于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息差比較高,并且國有大商業銀行的貸款主要集中在基建投資和中小企業。而基建投資的中長期貸款的利率是比較高的,而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是可以上浮的。在基建投資中,股份制商業銀行很難覓得份額。而在地方政府投資中,地方城商行又成為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阻礙。
他分析,民生銀行雖然貸款增速也比較高,但是利息收入卻沒有受到有效的支持。而工行的貸款效率還是比較高的,對利息收入形成了一定的支撐。
他還認為,在上半年商業銀行因息差收窄導致凈利息收入下降的情況下,國有大行的中間收入給予凈利潤穩定的支撐,而股份制銀行卻很難做到。工商銀行穩健的中間收入彌補了利息收入下滑的缺口。
渣打銀行分析師李偉認為,息差收窄依然是商業銀行盈利的關鍵因素。雖然上半年商業銀行實行了“以量補價”的策略,但是卻未收到以量補價的效果。
中間收入有所提升
工行中報顯示,其上半年凈手續費和傭金收入達到了277億元,同比增長了13.3%。民生銀行則在處置海通證券股權上獲得49.02億元的投資收益,從而為上半年業績扭虧做出了巨大貢獻。而華夏銀行上半年實現非利息凈收入6.06億元,同步增長了111.54%,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利息收窄導致的收益下降。
由于上半年的天量放貸,有些商業銀行貸存比均超過了監管層75%的要求。而中報顯示深發展、民生銀行的貸存比分別為82.28%和82.74%。而工商銀行的貸存比僅為57.6%,遠遠低于監管層的要求,有力地減輕了下半年放貸的壓力。
在監管層比較注意的資本充足率上,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和華夏銀行分別為12.09%、12.57%和10.36%,雖然相對于年初都有同比下降,但是離監管紅線8%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民生銀行和深發展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49%和8.62%,迫近監管紅線,下半年資本壓力較大。
下半年息差或見底回升
在宏觀基本面和政策面不變的情況下,對商業銀行來說,下半年最大的利好就是息差或將見底回升,這將能夠增加商業銀行利息收入。
國泰君安銀行分析師伍永剛指出,凈息差有望在第二季度見底,但也不排除有些銀行可能在第三季度見底。大多數商業銀行的資產重定價進行過半,而負債重定價相對滯后。商業銀行資金使用成本降低,存款定期化轉向活期化存款。商業銀行貸款結構優化,上半年低收益的票據融資回落到正常水平,新增的中長期貸款占到了主導地位。銀行間市場債券收益率和票據收益率曲線中長端回升。
付立春認為,下半年,銀行業的盈利水平有望由負轉正,并且全年銀行業的盈利會處于同比增長5%-8%的一個水平。
由于上半年天量信貸的發放,下半年新增信貸增速會出現放緩。長城證券分析師吳小玲在報告中指出,在下半年資金趨緊的環境下,商業銀行的信貸議價能力有所上升,貸款利率上浮比重增加,新增量雖然不多,但存量貸款會出現低收益類轉向高收益類的結構轉換,這將有助于商業銀行息差回升。
在早些時候,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在年底把撥備覆蓋率提升到150%以上,以防范風險、穩健經營。
在公布的半年報中,交通銀行和深發展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23%和133%,未能達到監管層的要求,下半年有增加計提撥備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