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梁柯志
7月信貸數據道出了下半年股份制銀行的信貸困境。
除興業銀行增長200多億元,浦發銀行增長100多億之外,大部分股份行增量在30億上下,而光大、華夏、中信和民生銀行卻出現今年首次負增長,金額在30億上下。
正負相抵,12家中小股份制銀行總共僅增長270多億元,而五大國有銀行增量達1500多億。
在第二季度,股份行與國有行新增貸款分別為8430億和9440億,差距僅在百億之間。顯然,在下半場首輪信貸熱身賽中,股份行成績單并不能盡如人意。
深圳一證券分析師認為,中小銀行信貸減速是由多方因素造成,包括客觀上的信貸需求下降、存貸比和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業已達至臨界點,隨著大型項目貸款的減少,這些問題逐步顯露出來。
存貸比高企
銀行同業數據顯示,6月末,12家股份行平均存貸比已經達到79%(含票據),其中最高的中信銀行已經超過85%,最低的華夏銀行也僅離75%的警戒線一步之遙,遠高于同期全國金融機構67%的平均存貸比水平。
在12家股份行當中,只有廣發行和華夏兩家在監管指標之下,而民生、深發展、中信和恒豐的比例均在80%以上。
對此,深發展廣州分行人士表示,往年股份行年中存貸比都會比較高,今年整體比例更高一些。上半年存款增速并不慢,超過30%,但貸款增速更快,這拉大了存貸比。
該人士又稱,今年特殊的地方是票據的比例非常高,雖然票據增速從5月份開始下降,但是余額的降低還需要時間。
在1-6月票據增長中,股份行中,招行、浦發、民生、華夏、深發展和中信分別達到1224億、795億、833億、203億、265億和1497億。
遠超監管紅線的存貸比,假如不采取有力措施的話,意味著股份行下半年放貸的空間非常有限。
前述深發展人士表示,目前市場投資熱情不減,存款活期化逐月明顯,意味著存款的穩定性在下降,下半年凈增存款的難度在加大,相信由貸款派生存款可能還是主要的路徑。
不過,在貸款總額幾乎見頂之下,依靠貸款派生存款速度不可能快。
另外,在華夏銀行下半年展望中,“存款立行”再次被強調,這包括加大存款組織力度,增加低成本資金來源,動態調控同業存款規模等。
除此之外,最有效降低存貸比方法就是調整貸款結構,減少票據比重。在上半年票據增長較多的中信、招行、民生和華夏,在7月份新增貸款已經下降到-30億、17億、-31億和-80億。
民生銀行某分行公司部負責人稱,盡管貸款很緊,不過,如果通過票據置換額度,下半年一般貸款的增長依然會保持一定速度,畢竟中長期貸款比例不小,項目延后效應依然會產生貸款。
資本充足率成劫
作為監管紅線的另一條,資產充足率是懸在股份行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今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新增本外幣貸款高達7.72萬億元,同比增幅為32.8%。急速的信貸增量,迅速消耗銀行的資本金,尤其中小型銀行。
銀監會的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從年初的12%和9.9%下降至11.3%和9.2%。
目前,監管機構已經要求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在2009年末達到10%,2010年末達到12%。
在2008年底,共有六家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低于12%,華夏、招行、興業和民生、浦發、深發展,其中后三家低于10%。就是從一季度末已公布數據的銀行來看,達至12%標準的上市銀行僅有四大銀行和中信、寧波銀行。
天相投顧一分析師認為,一方面,監管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最后期限逼近,另一方面又傳出對次級債補充資本金體制改革的傳聞,同時,在撥備覆蓋率上,監管的要求又從120%提高至150%,因此,今年銀行利潤增長完全滿足這些需求將有難度。
換句話說,如果各銀行交叉持有的次級債不能或者不能完全作為附屬資本用途,銀行依靠自身積累將無法在短期內提高資本充足率。這客觀上讓中小銀行的放貸規模和速度將在下半年受到制約。
中銀國際分析師袁琳認為,從長遠來看,隨著資本充足率的下降,為增加長期貸款能力,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必須進一步募集資本。
在銀監會將交叉持有部分從附屬資本中扣除的傳聞之后,興業銀行在8月7日成為首個獲得批準發行次級債的銀行,不過額度由180億變為100億。此外,德陽市商行1.5億次級債也獲得監管批準。
上述天相投顧分析師認為,在信貸增量需求和盈利驅動下,下半年,可能會有更多的中小銀行加入次級債發行的行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