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艷 北京報道
4.58萬億元新增貸款令人咋舌,信貸投向成為關注焦點。問題的核心在于,4.58萬億的巨額信貸背后,貸款投向是否布局合理,實體經濟可否惠及?
商業銀行人士透露,銀監會正在展開對五大國有銀行的專項檢查。檢查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信貸主體、信貸投向、信貸合規性。檢查的重點為自去年10月1日到今年2月28日的新增貸款。
由于調查正在進行,尚無最終情況匯總。但是商業銀行人士稱,銀行此輪信貸增長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政府投資的項目貸款為主,與以前發放的貸款的一個最大區別就是貸款主體的不同,以前是“去政府化,而重企業”,現在的貸款主體呈現出“濃厚的政府化”。
封賬檢查
盡管常規檢查一直在進行,但近來銀監會組織的專項檢查并不多。這次的檢查頗具意味。
銀監會相關人士稱,本次檢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各家銀行是否貫徹了保增長、防風險、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政策方向,是否切實加大信貸投放的同時,信貸結構有所改善。
根據各地銀監局的不同情況,銀監會本次下發通知后,各地銀監局可根據當地情況自行安排檢查時間。目前,北京、上海、山西等地分局已經陸續展開調查。
以北京情況為例,商業銀行人士透露,調查分為兩個階段,先由商業銀行封賬自查,并要求于4月16日前上報自查結果,然后再由銀監局進行抽查。
本次檢查的范圍是,自2008年10月1日起到今年2月28日為止新發放的貸款。檢查的范圍是工、農、中、建、交五家大型國有銀行。
檢查的重點包括:一是,信貸的基本情況,包括貸款余額、貸款增量、貸款增速、貸款投向等;二是,貸款項目的合規性,包括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執行規劃,是否向“兩高一資”行業發放了貸款,是否貫徹了貸前、貸中、貸后的“三查”工作;三是,檢查各家銀行各行業前20名大戶貸款的情況;四是,票據融資中有無真實貿易背景,是否存在無真實交易、滾動開票的行為。
根據各地情況不同,不同銀監局下發的檢查材料中,要求匯報的情況也略有不同。有的地方局要求核查是否堅持了獨立審貸、審慎放貸原則,是否存在外部干預等。
根據各地進展不同,這次檢查可能將于5月初陸續結束。
貸款主體“政府化”
無論央行還是銀監會的人士均對記者表示,4.58萬億的新增貸款的貸款主體和貸款投向是他們關注的重點。數字背后的結構性問題,亦是他們近期調研的核心。
對此,商業銀行人士表示,本輪貸款的最大特點就是,貸款主體的“政府化”。
寧波某股份制銀行人士稱,該行一季度的新增貸款100%全部為政府信用類貸款,主要投資于地方政府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且全部為中長期貸款,期限一般為3-5年。
與此對應,中小企業貸款卻在不斷下降。上述人士稱,由于當地企業以出口導向型為主,利潤和訂單普遍下滑明顯,出口產品的價格也不斷降低,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對企業風險把握難度加大,慎貸心理強烈。盡管也放了一些中小企業貸款,但是與還貸釓差后,中小企業貸款新增幾乎為零。
記者了解了北京、上海多家銀行分支機構獲悉,盡管各家情況不同,但是政府投資類固定資產貸款在各家行的貸款均占比較高。盡管這類項目貸款多以城投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地方投融資平臺名義借貸,由于多采取了政府反擔保措施,或者政府出具“安慰函”,使政府成為背后的實際借款人。
這與前幾年的“去政府化”形成鮮明對照,某國有銀行北京分行人士透露,從2003年經濟過熱出現苗頭,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嚴控投資增長開始,商業銀行就開始了貸款“去政府化”的過程。
而且在此過程中,恰遇各大國有商業銀行“引資、上市”,在獨立的第三方審計中,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往往會將“城投類貸款”的信用等級評定為“關注類”,甚至“次級”,他們的理由是,城投類公司多靠土地出讓金作為未來的還款來源,而本身并不擁有土地的所有權,還款來源不確定。為提高整個貸款質量,處于轉型期的各個商業銀行主動壓縮了政府信用類放款。
這個縮減的過程在2006年達到了空前的強化。
2006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過熱的苗頭依然強勁,而銀政合作也開始有所強化,“打捆貸款”等新的合作方式開始蔓延。這種打捆貸款的方式,往往由政府以土地作為抵押,將地方的一攬子項目與銀行簽訂合作意向協議書。為抑制投資過熱、控制信貸風險,銀監會于2006年上半年叫停了銀政“打捆貸款”。
此后三年時間,政府信用貸款在商業銀行信貸余額中的比重不斷下降。
某地方商業銀行授信管理部人士稱,該行的政府信用貸款占整個信貸余額的比重從高峰時期的40%,一路下滑至去年底的25%。而在信貸緊縮的2008年,由于貸款規模有限,而企業周轉資金需求強勁,為了保證企業資金鏈不斷裂,該行幾乎全部“圍著企業轉”,政府信用貸款甚至一度出現負增長。
但是今年的情況來了一個徹底轉變。
自央行去年底取消信貸規模控制、啟動4萬億投資計劃之后,幾乎所有的銀行都將目光投向了“政府投資項目”,城投公司成為大家爭搶的“新寵”。
某沿海發達地區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公司業務部人士稱,2008年10月份以前,如果做政府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即使是市級項目也要按照基準利率執行,而區級的基本上要上浮5%-10%。而今年開始,基本可以一律按照下浮10%執行。相反,對于一些外向型企業的信貸門檻卻開始變相提高。
“現在做一個城投公司的公關非常難。”上述銀行人士稱,他們根本不缺錢。
以當地的一家大型城投公司為例,截至2008年底,該公司的貸款余額為80億元,而截至3月份,信貸余額已經猛增到120億元。迄今,依然有不少銀行在追加對該城投公司的授信額度,“如果當初沒有進入,現在新進的銀行幾乎插不進了”。
令他擔憂的是,目前政府項目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狀態,而政府投融資平臺的負債亦水漲船高,這導致地方政府的隱性負債不斷提升,在對這部分貸款的風險引起關注的同時,他也在擔憂政府貸款放完了,下一個可以支撐信貸增長的目標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