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昆才
降息累積效應開始發揮威力。
4月8日,工商銀行某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客戶告訴本報記者,進入2009年以來,因為存量房貸可以享受優惠利率,她每月的月供減少200多元。
受央行連續降息及存款定期化影響,大部分銀行的凈利差已從2008年第四季度呈現收窄趨勢。進入2009年一季度,在重定價因素的作用下,部分存量貸款和存款的利率將進行重新調整;而新發生的存貸款也將執行目前較低的利率水平。
多重因素推動下,凈利差繼續收窄。“今年一季度末,凈利差約為4%,同比下降近30%。”4月8日,一家大型銀行東部某省分行人士透露,由于活期存款占比較高,該分行凈利差在高峰時期曾達到6%以上。對于凈利差的進一步收窄,一家股份制上市銀行中層也表示“沒有辦法”,凈利差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以上是可能的。
多位受訪的銀行業內人士稱,一季度凈利差回落勢不可擋,而留給銀行的出路就是“以量補價”,以更大規模的信貸投放來抵消利差下滑的影響。可以佐證的是,多家銀行業機構只用了兩三個月時間就完成了今年全年的信貸計劃,他們余下的任務便是“調結構”。
凈利差仍未見底
從部分上市銀行披露的業績報告可以看出,去年四季度,凈利差環比出現大幅下降。
對此,一家大型銀行相關人士給出三個理由,其一,受央行非對稱性降息以及貸款重定價周期更短的影響,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的降幅超過計息負債平均成本的水平;其二,2008年第四季度票據貼現增長較快,由于該項資產收益率較低,造成貸款收益率較第三季度大幅下降;其三,伴隨信貸規模控制的取消,商業銀行議價能力有所下降。
2008年9月份以來,央行分別連續4次和5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4.14%下降至2.25%,下調1.89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7.47%下降至5.31%,下調2.16個百分點。
由此導致目前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之差已由降息前的3.33%收窄至3.06%。更為不利的是,由于活期存款利率僅下降36個基點,該項負債占較高的銀行受降息因素沖擊更大。
前述大型銀行東部省分行人士稱,由于該行活期存款占比超過50%,降息并未明顯降低其負債成本,而是大幅挫低其貸款收益率,目前該分行的凈利差同比大幅收窄至4%左右,較高位時期下降30%以上。
去年底以來,借助票據融資擴大信貸資產規模的銀行,不得不接受升息資產收益率加速下降的現狀。
今年1、2月份,票據融資分別增加6239億元和4870億元,共計11909億元。規模雖然可觀,但今年以來,票據貼現利率一度與6個月定期存款利率(1.98%)產生倒掛。4月8日,一位票據市場人士稱,近期,票據直貼利率僅為1.7%(年率)左右,依然處于1.98%的“水面”之下。
3月30日,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表示,截至2月底,該行新增貸款約3500億元,票據占比14%左右,而同業平均水平為40%。這意味著今年各家銀行新增貸款中有一部分是低收益資產,即便是一些資產規模居前的大行,票據貼現占比也在30%上下。
此外,隨著銀行“壘大戶”現象重新抬頭,大額信貸市場過度競爭,使得銀行貸款定價能力減弱,對改善凈利差形成較大壓力。
“由于信貸規模控制政策取消,貸款定價能力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呈減弱趨勢。”前述大型銀行人士稱,表現之一的是“下浮貸款占比大幅上升”。以該行為例,去年第四季度,低于基準利率(下浮)的貸款占比上升近10個百分點,而當季大型企業新發放貸款中,下浮占比接近60%,上浮占比僅10%左右。
在新發放貸款定價能力減弱的同時,各家銀行還需要面對規模龐大的貸款到期或重新定價。工行年報顯示,截至2008年末,該行約有1.51萬億元貸款在3個月內重定價或到期;建行則為1.68萬億。
目前,凈利差水平并不是最難看的。多位銀行和機構研究人士稱,受降息政策的滯后影響以及存款定期化,銀行業凈利差水平在2009年將進一步收窄,若未來央行不再進行利率調整,預計息差將在今年二季度或三季度見底。
以量補價
雖然一季度凈利差大幅下滑,但前述大行東部省分行人士對完成今年的利潤計劃并不感到擔憂。他表示,一季度實現的利潤基本達到全年計劃的1/4,而二季度新增貸款將更多,可以支撐利息收入保持穩定增長。
前述股份制上市銀行中層坦言,在凈利差下滑的格局下,做大貸款規模“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多家銀行提前完成全年信貸計劃,正是對“以量補價”最好的解釋。
搶占信貸規模的理由非常簡單,因為利息收入依然是商業銀行的盈利“法寶”。以工行為例,該行2008年共實現營業收入3097.58億元,其中,凈利息收入為2630.37億元,占比達到84.9%。由于工行2008年末的存貸比為56.4%,在同業中屬于較低水平,所以,存貸比較高的銀行,對利息收入的倚重更為突出。
“一季度的新增貸款規模已達到我們全年計劃預計的上限。”上述大行東部省分行人士稱,該行今年新增貸款計劃為400億以上,而一季度實際增量接近500億元。而江蘇轄內五家大型銀行更為“生猛”,僅1-2月份,五家銀行新增貸款規模就已超過總行下達的全年計劃。
工行堪稱典型,該行今年一季度的信貸增量達到650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5300億元的水平。而今年該行制定的計劃為5300億至5500億元。
或許是工行的表現過于“出色”,另一家大型銀行于3月下旬專門召集分行開會,著重強調加快審批流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從今年前兩個月的表現來看,這家大行的信貸增量落后工行約700億元。
對于已完成全年計劃的銀行來說,下一步的任務便是調整結構。前述大行人士稱,在保證流動性安全的前提下,今年將適當提高中長期貸款(包括優質項目和個人中長期貸款等)、固定利率貸款占比,以及拉長浮動利率貸款重定價周期。
而在資產結構方面,適當增加中長期債券占比,提高債券投資收益,也成為一些銀行應對凈利差下滑的方法之一。
“與去年十月份之前相比,新增債券投資的收益率肯定要低一些。但如果單純從提高收益率角度來考慮,手段也還是有的,如增持信用產品,賣出溢價債券(在去年利率高點時買入的債券)等。”4月7日,一家中小銀行資金業務負責人說,“有些銀行今年貸款投放較少,但投資信用產品的規模較大,收益率相對也高一些”。
不過,由于目前利率產品的收益率還處于低位,對于風險要求較高的銀行,通過債券資產擺布來改善收益率的效果并不明顯。
此外,如何降低負債成本也成為穩定凈利差的重要方面。當前,一些銀行采取的方法包括,加大低成本活期存款的營銷力度,促進企業結算類存款增長;通過發展理財類產品,促使高成本中長期定期存款向理財產品轉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