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金立新
2009年,有關監管部門對重組完成一年后的光大銀行作出了這樣一個評價———“最大進步度銀行”。重組一年后,光大銀行進步在哪里?
或許將記者了解到的光大銀行2008年未經審計的一組數據與2007年比較,從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重組一年后光大銀行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
截至11月末,光大銀行全行總資產達8490億元,比年初增加1233億元。截至2008年末,光大銀行剔除特殊稅收政策影響16.45億元和為保證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而增提的26.5億元撥備,可比口徑營業利潤為106.5億元,比上年增長25.8%;凈利潤為77.0億元,比上年增長52.8%。實現中間業務凈收入(未剔除資本金匯兌損失)24.2億元,比上年增長81.2%;不良貸款余額為92.2億元,比年初下降95.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97%,比年初降低2.53個百分點。
與這些數據縱向可比的數據是:2006年,光大銀行總資產5961.17億元,凈利潤16.50億元;2007年總資產7393.54億元,凈利潤50.39億元。而光大銀行董事長唐雙寧在光大銀行一次內部會議上的一番對比更能體現光大銀行在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的地位:
從資本實力上,2006年光大銀行資本充足率為-0.3%,為股份制商業銀行中資本充足率最低的銀行。從資產質量看,2006年光大銀行不良貸款比例為7.58%,高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平均水平4.59個百分點。2007年末光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占股份制商業銀行的21.6%,不良貸款率僅低于深發展。12家商業銀行的平均水平是2.15%,而光大銀行是4.46%,高出平均水平一倍以上。
歷史虧損、資本充足率、業務日益萎縮,導致光大銀行三年不能出年報,同時,也導致了客戶的大量流失,客戶基礎薄弱。全行對私總客戶1578萬戶,有效客戶只有420多萬戶;對公總客戶18.51萬戶,基本賬戶只有7.86萬戶,缺乏穩定的優質核心客戶群體。財務基礎和客戶基礎的薄弱又導致了員工看不到光大銀行的前途,骨干干部員工流失嚴重。
如果這種與自身的縱向比較所看到的變化還不足以說明問題的話,或許在光大銀行與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橫向比較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來:
2008年三季度末,8家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平均值為11550.32億元;凈利潤的平均值為120.71億元;不良資產率的平均值為1.72%。雖然從各項指標上,光大銀行的指標仍未達到8家上市銀行的平均值,但已經明顯縮短了差距,并且三項指標已經優于一些上市銀行。而這種差距的縮短,是在一年的時間內快速完成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比較,光大銀行行長郭友對光大銀行作出了這樣的評價:“我行已發展成為有一定競爭力的健康的商業銀行。”
也正是因為在國內外錯綜復雜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中的一年,取得如此成績,郭友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在復雜的市場變化中,這些成績來之不易。
而這種變化是這樣取得的:2008年4月和6月,光大銀行分別發行60億元和20億元次級債券;12月8日,光大銀行再次發布公告稱,于15日起計劃發行規模為50億元次級債券。發行后光大銀行2008年總發行金額合計達到130億元。2007年匯金注資后,光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升至7.11%,而2008年上半年通過發行80億元次級債,至6月末,光大銀行資本充足率已經提升至9.01%,第三期50億元次級債發行完畢之后,光大銀行資本充足率將超過10%。債券的發行提高了光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增強了光大銀行的營運實力,提高了光大銀行抗風險能力,也支持了光大銀行業務持續穩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