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近日全國各地涌現的“HD90”百元假鈔引發“集體恐慌”,央視新聞觀察員白巖松表示,固然應該強調人民幣的防偽功能和驗鈔機的質量,但是有一點很重要,你讓中國的老百姓得累死,去菜市場就買兩斤蘋果,還得這邊背個秤,因為怕它缺斤短兩;那邊背個試劑,因為怕它里面有農藥;現在還要帶一個非常合格的驗鈔機—————我們都成了一個實驗室(1月11日央視《新聞1+1》)。
央行有關方面負責人日前表示,HD90編號的假幣“連銀行、驗鈔機也無法識別”的說法并不確切,只要掌握一定的人民幣防偽技能,就可分辨出真偽幣。換言之,假幣問題由來已久,而這次“HD90”百元假鈔之所以引發“集體恐慌”,很大程度上是由媒體推波助瀾的“庸人自擾”。
對于普通公眾和非專業機構識假反假而言,隨著人民幣在印刷過程當中不斷提高技術含量,要正常使用人民幣,“一定的人民幣防偽技能”的掌握,良好的天賦和足夠的專業訓練恐怕“一個都不能少”。更重要的是,這種識假反假不僅是“自發”的,還完全是“自負盈虧”(沒遇到假鈔就是“盈”)的,公眾在正常使用法定貨幣的同時,還不得不額外充當“反假義勇軍”的角色。
政府向公眾提供的服務應該是最直接的、沒有任何門檻或先決條件的“魚”,而不是間接的、需要“配套”能力或資金才能實現的“漁”。某些時候的政府服務,“授之以漁”固然比“授之以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若用得不是地方,則有“自掃門前雪”和推卸責任、轉嫁風險之嫌。
□樊艷兵(摘編自1月12日《南方都市報》)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