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實習記者 徐暢
日前,央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增加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滿足企業融資需求。但現實情況是,受經濟預期的影響,信貸需求下降,銀行資金積壓現象隱現。同時,不同規模企業信貸“待遇”差別很大的現象仍未得到改觀。
業內人士表示,增加市場信心、改變銀行和企業的經濟預期是當務之急。從政策效應和存貨調整的角度考慮,信貸大幅上升的情況,最快也要到明年7月才可能出現。
信貸需求下降
自今年6月以來,我國工業增速已經連續5個月回落。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出口進一步下滑。
“內外需求的不足,直接導致企業失去了生產經營的意愿,收縮生產之后企業效益下滑,影響就業,居民收入下降,反過來又導致居民消費意愿下降,影響了信貸需求的增長。”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在形成惡性循環后,如果不能改變預期、增強信心,未來宏觀經濟可能有陷入通縮的風險。
自今年9月以來,央行連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央行票據的發行頻率也大幅度減少,使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增加,商業銀行貸款額度壓力已大為降低。但部分銀行開始感受到“放貸難”。據央行第三季度銀行家調查顯示,第三季度信貸需求指數為67.4%,比上季回落1.4個百分點,尤其是房地產行業貸款需求降幅居各行業之首。
銀行信貸投放能力受限
銀行系統充沛的資金何以未能有效傳導到實體經濟層面?專家認為,一方面受制于企業的預期和存貨調整周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銀行基于風險考慮的慎貸。
對于不少資金鏈緊張的中小企業,銀行仍擔心其經營環境惡化,放貸比較謹慎。央行數據顯示,11月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同比多增的4218億元貸款中,短期貸款僅55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603億元,票據融資則大幅增加2105億元。由此可見,雖然新增貸款數額增加,但是商業銀行為了回避經濟風險,收縮放貸渠道,更傾向于開展資金回收快、風險較低的票據融資業務和有中央財政參與的基建等風險較小的中長期貸款。
“當前銀行業對大型央企、政府財政項目一擁而上,正是缺乏風險甄別機制的不得已選擇,這些項目的有限性決定了銀行信貸投放能力會受到極大限制。”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
提振預期刺激信貸
目前的貸款和流動性情況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中央財政資金投入的項目貸款火暴但其他項目少有商業銀行問津;銀行資金充裕但實體經濟層面貨幣供應量不足。
由于整體需求在收縮,同時銀行慎貸,實體經濟的流動性將偏緊。中央財大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在經濟下滑的情況下,貨幣政策作用大受制約,貨幣供應量要保持增長,特別是明年M2要達到17%的增速,還需要采取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來提振各方信心。例如,采取減稅和發行國債等積極財政政策,加大出口退稅和個人所得稅的調整力度,提高企業的流動資金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激活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的潛在需求,恢復信心改變經濟預期,從而疏通信貸渠道促進流動性良性循環。
雖然目前的信貸投放力度已經進一步加大,但是實體經濟消費和信貸需求的萎靡,表明信貸投放并未引起后續鏈條的連鎖反應。魯政委認為,目前正進入消化存貨的階段,而包括上游原材料和工業制成品在內的存貨何時能消化,將取決于出口的恢復情況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規模。到明年二季度末,我國絕大部分企業能夠消化掉累積的存貨,新生產資料將恢復正常購進,屆時對于信貸的需求將大大增加。
業內人士預測,未來中央項目的配套貸款會有較大增加,明年信貸投放額將會達到4.5萬億,隨著存貨消化階段的結束,真正信貸大幅上升的情況最快將于2009年7月才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