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五月,我同幾位華爾街大亨如高盛董事長、前紐約聯儲主席、前巴塞爾協會銀行監管委員會主席等有過一段對話。
次貸危機見底了沒有?他們說見底了。我說沒有見底,特別是從“地震波及”的角度即資產證券化等衍生工具的角度來看,遠未見底。它以衍生工具的形式把危機轉嫁到別的行業、別的國家去了。
危機見底了嗎
這話說完后兩個月,“兩房”危機出來了。“兩房”是次貸危機的第四沖擊波。去年七八月份美聯儲被迫進入降息周期是第一沖擊波,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銀等大機構出現巨額虧損是第二波,今年三月份貝爾斯登是第三波,現在雷曼兄弟、美林、AIG等則是第五波。
這場危機,“兩房”危機前可稱“美國次貸危機”,到“雷曼兄弟”等性質上變為“全球性金融危機”,伴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必然是全球性經濟危機。亦即這場危機的軌跡是:美國次貸危機——全球性金融危機——全球性經濟危機。
我認為危機仍未見底,這標志著2000年以來經濟增長上行周期的結束,預計美國及世界經濟將出現三至五年的下行期,然后再出現拐點,實現一輪“否定之否定”式的新升級(馬克思的一些具體預測由于時代的發展變化,今天不一定完全準確;但馬克思關于經濟規律的判斷即高脹-危機-蕭條-復蘇,沒有過時)。而且我們目前看到的危機還只是在貨幣領域,下一步將向實體經濟轉移。由于美國擁有全球鑄幣權,危機還有可能延伸為美元的地位危機,并重塑全球的貨幣格局。
危機起因
金融層面上看,這場危機從體制、法律、政策、執行等不同層面可以總結很多,但主要是非理性創新沖動的同時缺乏理性監管;在創新與監管過程中,不是防范風險而是轉移風險,好比研制出時速1000公里的汽車并大肆推銷,但忽視了剎車系統的改進。目前一些金融創新產品好比月餅包裝,越來越好看,但不實在。
經濟層面上看,長期以來美國以過度消費支撐和刺激經濟,在創造繁榮的同時,積聚了財政赤字、貿易逆差、資產價格飆升、過度借貸、投機資金泛濫等大量的金融風險和經濟泡沫,最終促使風險爆發和泡沫破滅。
政府層面上看,美國政府見事遲,力度小,左顧右盼,當斷不斷,最后信心動搖,釀成大亂。金融危機根本上講是信心危機。到目前,美國出來救助AIG,“救市”進入第五輪。此前去年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次貸危機露出端倪。美政府初始觀望、安撫,最后被迫于8月放棄實施兩年之久的貨幣緊縮政策,進入“降息”周期,這是第一輪;今年2月由于次貸危機釀成的經濟衰退已成定局,布什簽署1680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這是第二輪;3月份,由于貝爾斯登瀕臨破產,美聯合西方9國向市場注資2000億美元,這是第三輪;7月,美宣布接管“兩房”,這是第四輪。
美國政府初始因未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缺乏相應的思想、物質準備(“次貸”究竟有多少,一變再變,至今沒有一個準數);因思路、體制障礙沒有抓住主要矛盾(在“危機”與納稅人的錢“救助”之間,主要矛盾是“危機”,不解決危機會損失更多納稅人的錢。好比手指劃個口子,該上藥不上藥,最后被迫斷指;斷指未解決問題,被迫斷臂;斷臂再不解決問題,只好死亡)。布什任期只剩幾個月,沒有根本解決危機的內在動力,“躲過一天是一天”。對布什最新救市措施,兩黨候選人雖表示支持,但對投資人損失問題上態度迥異。因此可以斷定,救市雖可以階段性緩和危機,但下行趨勢不可避免,問題并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