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業內推崇備至的外資銀行理財水平并未達到“叫好又叫座”的程度。一份由匯豐銀行交給投資者的成績單顯示,其144份披露投資收益率的QDII產品全線告負,其中有52款產品累計虧損超過50%,占披露總量的36%。
糟糕的“三高”成績單
普益財富提供的一項統計顯示,截至10月15日,國內外銀行共有252款QDII產品披露了收益情況,其中匯豐銀行是發行量最大的銀行機構,共計有144款產品納入統計,占比約為57%。
不過,QDII最大發行商的產品表現恐怕會讓投資者感到失望。數據顯示,匯豐銀行144款QDII產品累計收益率全線虧損,其中只有2款產品累計收益在-10%以內,其余142款產品累計虧損幅度都在10%以上。
統計顯示,144款產品中有52款產品累計虧損超過50%,占披露數的36%。其中一款霸菱香港中國基金掛鉤(IPFD0029)產品累計虧損58.62%,是最低收益產品。值得注意的是,匯豐銀行QDII另有20款產品累計虧損超過45%,距離腰斬線僅半步之遙。實際上,以腰斬線為中心,累計虧損45%到60%之間的產品有72款,占披露總數的50%。
普益財富理財產品研究員陳金紅稱,匯豐銀行的QDII理財為“三高”:高產品數、高虧損率、高虧損幅度。2007年底,國內幾家商業銀行因為產品“零收益”遭遇嚴重信任危機。今年3月又有民生銀行因為“港基直通車”虧損50%清盤下線備受指責,但與匯豐銀行相比,國內銀行似乎只是小巫見大巫。
研究員認為,目前匯豐銀行的產品運行狀況“有過之而無不及”。實際上,匯豐銀行多款QDII產品已經到60%虧損線下走了一遭!上周最后兩個交易日,記者在匯豐銀行公布產品收益中查閱到,代客境外理財計劃———霸菱香港中國基金掛鉤(美元款)收益一度為-60.13%、匯豐中國股票基金掛鉤(美元款)為-60.43%。
投資時機惹禍
批量QDII產品深陷泥淖,原因似乎很清楚:QDII生不逢時,遭遇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海嘯。“海外市場在金融危機中跌幅巨大,這是導致QDII虧損的投資環境上的主要因素。”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財產品研究中心袁增霆博士說。
然而,QDII巨虧的原因并不能都歸在“天時”。袁增霆認為,進入時機的選擇不當是導致此類產品虧損的另一個重大原因。“早在2006年國際上就有研究指出全球經濟面臨拐點問題、2007年春天次按危機已經發作,但國外銀行并沒有及時調整,仍在搶發QDII產品。”袁增霆說。
匯豐銀行作為QDII數量最大的發行銀行,實際上也在次貸危機爆發過程中大量發行QDII產品。以“海外基金掛鉤結構性票據———匯豐中國股票基金”為例,根據公開披露信息,匯豐銀行以人民幣、美元兩個幣種發行此系列QDII產品10多款,其中首款產品起始日期為2007年7月3日,最近一款的起始日期已是今年1月7日。公開資料顯示,匯豐銀行其他系列QDII產品發行周期也大約從2007年8月持續到2008年1月。短時間內,匯豐銀行成為QDII的最大發行商。
相關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