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鄒靚
2008年,繼首輪次貸危機后的“兩房”事件再次重挫歐美股市。中資商業銀行在2007年的“首輪出海”,在美國次貸危機余波的沖擊下變得勝負難料。截至8月28日,國開行入股英國巴克萊銀行以及民生銀行入股美國聯合銀行的兩起海外投資案例,也已分別縮水超過50%。思考擺在我們面前:中資銀行是否已經足夠成熟進軍國際市場?面對不可控或不可知的風險,中資銀行是否準備充足并具備了必要的承受能力?
2007年7月,國開行以22億歐元(30.4億美元)收購巴克萊銀行3.1%的股權,并參與競購荷蘭銀行。10月,民生銀行宣布出資3.2億美元收購美國聯合銀行控股公司9.9%的股權。
然而,并未過去的次貸危機在2008年再次以“兩房”風波席卷歐美市場。巴克萊銀行、美國聯合銀行股價大幅下挫。以國開行入股巴克萊銀行當日的股價計算,截至昨日該項投資已縮水53%,國開行虧損超過17億美元。而民生銀行近日也在中報中披露,截至6月30日,該行在美國聯合銀行的股權投資中已出現近6億元賬面浮虧,由入股時的6.8219億元縮水至0.83億元。
雖然上述兩項投資至今仍只可稱作“浮虧”,但是僅僅不過一年的時間里即有一半以上資產蒸發,不可不謂發人深省。無獨有偶,今年6月,招商銀行公告以193億港元收購香港永隆銀行53.12%的股權,目前收購事宜仍在監管機構審批過程中。而永隆銀行近日公布的中報顯示,上半年該行業績下滑接近60%,若招行按原計劃進行收購,那么該項收購將成為香港銀行業7年以來最貴的一次。
即便招商銀行高層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對該項收購保持樂觀態度,但市場人士對此卻褒貶不一。不僅是銀行業,此前中投公司、平安保險的多項海外投資至目前也出現了巨額浮虧。
為應對資產價格縮水和資產質量惡化的雙重風險,可供參考的14家上市銀行中報透露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14家銀行共減持外幣資產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其中僅建行一家即減持了1028億元。此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分別在中報中披露,各自持有的“兩房”債券已在今年上半年進行減持,目前仍持有數量分別為26億美元、20億美元和75億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資商業銀行放緩了海外股權收購及外幣資產投資,對“兩房”債券紛紛減持,招行收購永隆銀行項目也尚未獲監管批準,說明中資商業銀行及監管部門已經對“銀行出海”開始反思。“中資銀行是否具備了海外投資能力,這個能力不僅來自于自身實力,更來自于市場判斷。對于不可控制或不可預測的風險,中資銀行又是否具備承受能力。都需要持續的穩固發展和必要的實踐經驗來證明。”上述分析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