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行中保密洽聯姻 催生內地最大規模銀保合資(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9:12 21世紀經濟報道
除股權紐帶下的潛在獨家代理協議,深層次合作紐帶之下的技術升級,將是工銀中保控股公司成立之后的另一看點。 在以往的簡單代理制的銀保銷售模式下,維系雙方關系的只是個位比例的傭金收入。在保監會對手續費劃出不可超越的紅線之后,原來保險公司向一線銷售人員支付的“小賬”也被列為非法。激勵行為顯然受到限制,按廣東某銀行機構部負責人的說法,該行只是在存款任務基本完成后,方有側重地銷售一些保險產品。 而近年來,梁家駒領銜對中國平安進行的IC(保險顧問)模式與FPM(理財規劃經理)模式的銀保渠道試驗,也正是按西方發達地區成型的保險深層次合作模式,進行的技術進化之舉。記者在建行深圳分行處了解到,IC模式盡管尚在試驗中,但迸發出的產能優勢已非常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工行之所以在保險分銷中站穩半壁江山,其銷售技術的領先也是不可忽視的。按記者獲得的一份數據,投聯產品未上柜前的2006年上半年,廣州工行代銷其當時微弱股權紐帶的太平人壽與中德安聯產品的月均產能分別為39.83萬元和28.82萬元,較行業均值高出一半以上。 而太平人壽回歸內地市場,其初始占據市場的策略也正是銀行保險。按一位公司創始者的說法,“通過銀保,我們用1年時間完成了新華、泰康8年的保費規模”。 但自2007年開始,太平人壽身上銀保恒強的標簽已褪色。按中保國際發布的統計數據,2007年太平人壽通過銀保渠道累計收獲保費94.19億元,盡管仍占據59.46%的貢獻比重,但增長卻只有16.19%。遠遠低于同年靠銀保熱賣,一舉成名的聯泰大都會、招商信諾等公司動輒數倍甚至十余倍的增長。 按前述太平高層的說法,與工行的聯姻,必然將通過工行在全國上下積累起大量工商業法人客戶資源,獲得年金與EB(短險)的補足。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