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資銀行曲線入股大陸銀行開閘(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10:44 東方早報
但熟悉海峽兩岸金融交流的人士絕對不會接受這樣的答案。國泰君安金融業首席分析師伍永剛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外資銀行都可以設立法人銀行了,難道還會單獨對臺灣設限。”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這只能說是政治因素主導經濟。” 而此次趕在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前放行,也被眾多分析人士直指是為政治加分。為此,臺灣“金管會”主委胡勝正昨天還特別表態,開放本地銀行間接投資大陸銀行過程很復雜。他同時表示,若兩岸雙方愿意就監管合作進行協商,下一階段將是開放本地銀行直接入股或赴大陸設分行,并同時考慮讓大陸的銀行來臺灣設立辦事處。 但事實上,兩岸金融交流開放只能用“蝸牛”速度來形容。國臺辦網站資料顯示,早在1995年和1997年,兩家臺資企業———協和銀行和華一銀行就分別在寧波和上海設立分支機構并營業,但直到2001年臺灣當局才開放了島內銀行來祖國大陸設立代表處,接下來的最新進展就是昨日宣布允許通過海外子銀行間接登陸。與上述現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外資法人銀行已在北京、上海等地遍地開花。 在具體業務上,2001年以前,由于臺當局禁止兩岸銀行直接往來,因此必須通過第三地、第三方兩岸才可辦理通匯及信用證等銀行業務,2001年8月,臺當局開放臺灣本地銀行的OBU辦理兩岸金融業務往來,兩岸銀行才開始交換密押,互開賬戶,辦理兩岸間的直接通匯業務。 2003年4月,臺灣“財政部金融局”同意島內DBU(外匯指定銀行)與大陸銀行直接往來,但初期也只限于進出口押匯及匯出匯入款業務。而兩岸人士熱盼的人民幣直接匯兌則一直沒有下文。 因此,在昨日宣布放開相關限制后,臺灣《中央日報》也發表評論指出,開放臺灣銀行間接投資大陸銀行雖好,不過金融業登陸卻不像好酒可越醇越香,在錯失卡位良機的劣勢下,臺灣金融業者的登陸行,仍有重重挑戰。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