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行力推一行兩制業務創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05:48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本報記者 趙彤剛 實習記者 丁冰 中國農業銀行面向“三農”金融服務試點將延長至今年5月末,并計劃在8月向全國推開,這是農行有關人士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的消息。據悉,該試點屬于“一行兩制”改革在服務“三農”業務層面的創新,具體包括產品服務、信貸制度、流程改造等。 該人士透露,待新的戰略定位確定后,農行將按照“三農”和縣域經濟特點,探索完善服務“三農”的長效機制,逐步實現職能式管理模式向產品線事業部制管理模式過渡,整體重構服務“三農”的體系。 從業務創新開始 農行股改的總原則是“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為此,農行今后有望按“一行兩制”原則,將其業務分為面向“三農”及城市金融兩部分。自去年10月開始,農行在全國8個省市展開了面向“三農”金融服務試點。農行將搞活縣域支行為重要目標,積極支持縣域經濟發展,著重加強對現代農業、農村中小企業、小城鎮建設、農民生產生活的服務和支持。截至2007年12月31日,116個試點縣支行在試點期間累計投放貸款180.7億元,其中法人客戶貸款116.6億元,個人客戶貸款64.1億元。 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農行還制定完善了一批符合“三農”要求的制度辦法,涵蓋組織架構、產品服務創新、信貸制度和流程改造、績效考評、資源配置、風險控制等多個方面。一批服務“三農”的特色金融服務產品在試點中研發成功。總行研發了農戶貸款卡,依托農行網點網絡優勢為農民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現已在福建泉州進行試點。 在試點過程中,“三農”和縣域信貸制度及流程得以改造。農行在“三農”和縣域信貸業務的客戶評級、市場準入、授權授信、審查審批、抵押擔保等方面,制定實施了有別于城市業務的信貸管理制度體系;通過改進信貸決策流程,設立貸款審批中心,推行獨立審批人制,推行網上審批,提高了對“三農”融資需求的響應速度和服務效率。 挖掘商業化價值 農行認為,“三農”業務是一個廣義概念,并不僅僅局限于“農業、農民、農村”。按照央行涉農貸款的定義,凡是在全國2035個縣域注冊的任何企業和機構,其貸款都屬于涉農貸款。“開展服務‘三農’業務,恰恰體現了農行的價值和長遠發展戰略”,上述農行人士表示。 農行將抓好“兩頭”作為開展農村業務的核心戰略,這也為農行在政策導向下進行商業化運作提供了可能。其中,一頭是農村金融的規模化融資,包括農業產業化、農村基礎設施等。對于這些資金規模需求比較大的業務,農信社和小銀行無力消化,重擔就落在農行肩上。“而這正是能夠為農行帶來商業價值的高端業務”,上述人士表示。 另一頭是相對低端的業務,如農戶貸款、小企業貸款等。農行要承擔起國家銀行的社會責任,必須在該領域起到示范和支柱作用。上述農行人士表示,“只要是商業性的金融需求農行都支持,不過具體到某一領域的具體客戶,我們仍會立足自身進行商業化選擇和運作。” 找到合理平衡點 在農行本次試點中,服務“三農”業務的難點與障礙也暴露出來。首先,服務“三農”的相對高成本與商業運作的矛盾仍然客觀存在。 其次,農村產權制度存在缺陷、抵押擔保困難較多等,也阻礙了“三農”業務的開展。《物權法》中把農地承包權、農民宅基地使用權明確定義為“用益物權”,很難用于抵押;農民或農村企業的一些重要生產資料如牲畜等,由于登記方面存在困難,也基本不具備抵押的可能;已有的保險額度、擔保標的范圍有限,在信貸抵押擔保上還不具備大面積推廣的意義。 另外,農業信貸的自然風險較高。目前尚缺乏對銀行風險的補償機制,也造成了農村金融供給與需求不能有效對接,使得金融支農困難重重。 上述農行人士表示,“如何在有效的網點以及人員條件下服務更多的‘三農’客戶,在成本和收益間找到合理的平衡點,是農行未來需要解決的難題。”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