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產品掛鉤標的轉向:從港股到黃金原油期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04:12 理財周報
理財周報記者 秦麗萍/文 理財周報記者整理數據發現,2007年掛鉤型理財產品最熱衷的掛鉤標的為港股,該類產品占據了掛鉤產品大半壁江山。 但從去年8月以來,港股遭遇寒流。據一些中資銀行產品設計人員觀察,從去年8月份以來發行的與港股、美國和歐洲股票掛鉤的產品,收益縮水。 鑒于去年8月份以來市場動蕩,掛鉤股票的產品發行速度減弱,反而一些與“黃金期貨”、“原油”、“氣候變化指數”、“農產品指數”等掛鉤的產品開始大行其道。 那么,這些反映市場走勢的產品,分別是如何設計的?銀行緣何看好黃金、原油、商品和農產品等市場? 掛鉤黃金、原油、農產品以及商品長期看好 銀行在購買國際投行研發的掛鉤型產品時,也并非只做單純的“零售商”,將產品左手買進右手賣出。“銀行會對掛鉤型產品的收益結構和掛鉤結構進行判斷”民生銀行產品設計人員告訴記者。 銀行會對國際大投行提供的標的物進行篩選,比如標的物的市場走勢、匯率的走勢,以及產品的結構是否合理等進行自己的判斷,涉及到期權,還會對原位產品進行判斷。 然后將國際投行與自己的判斷進行對照,對產品收益公式進行方向測試,如果產品收益公式不合理,與國際投行進行反復溝通,以修改產品收益結構,這些情況都可能發生。深發展某位產品設計人員如此解釋。 理財周報記者采訪多位銀行人士獲悉,2008年掛鉤黃金、原油、農產品、商品等領域的理財產品被看好。 掛鉤商品指數 2008年1月10日,華夏銀行推出了“慧盈9號--與商品指數掛鉤型理財產品”,掛鉤標的為德意志銀行商品優化收益指數(彭博代碼:DBLCMMCL)。 “拿這款產品來剖析,它購買的是德意志銀行商品優化收益指數對應的期權。我們在和國際投行合作時,國際投行和華夏銀行都會對市場、產品組合和風險對沖進行理解和判斷。”華夏銀行總行資金營運部副總經理劉明巍說。劉專責華夏銀行掛鉤型產品設計。 “慧盈9號是1年期的保本型產品,我們對該產品的操作方法是,將本金先做定期存款,產生的利息再買期權,這樣,即使期權到期失敗,也只是損失利息,客戶本金可以得到保證。現在很多掛鉤產品都是1年期或2年期的,就是因為定存產生利息這需要很長時間。”劉明巍對理財周報記者如此解釋,“至于期權的具體交易,就交給國際投行去操作了。” 掛鉤農產品 與慧盈9號同時推出的慧盈10號,則掛鉤德意志銀行農產品優化收益指數。 “為什么會看好商品和農產品?”劉明巍解釋:“我們看過很多分析報告,市場對這兩個概念也很認同。商品和農產品市場是被長期看好的市場,不像股市那樣風險大,商品和農產品一旦走好,就會形成長期趨勢,長期利好可能是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走勢。” 民生銀行某產品設計人員也表達同樣觀點:“現在是商品牛市,棉花、玉米、糖、黃金、原油都會長期走好。” 掛鉤黃金、原油期貨合約 受消費需求增長和投資避險需求增加的雙重推動,去年以來黃金價格持續上漲。民生銀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成立了大約3款與黃金、原油掛鉤的產品。 今年最新成立的一款“掛鉤黃金原油的美元結構性產品”,掛鉤標的分別為倫敦和紐約商品交易所最接近石油現貨的期貨合約,投資本金一分為二,分別掛鉤兩個標的——黃金與原油,收益分別計算。 民生銀行資深人士分析,近段時間,高油價導致通脹居高不下,美國次級房貸事件也增強了投資人風險意識,國際資金近來紛紛涌進黃金市場,黃金已經成為投資人的避險天堂。 在黃金供給方面,因新礦脈開發不易,產能難以明顯增加。南非(世界最大黃金生產國)黃金產量降至1931年最低點;Barrick黃金公司(世界最大黃金生產商)預計未來5-7年金礦產量將下降10%-15%。供需差距持續擴大,黃金價格將繼續出現上漲壓力。 掛鉤標的跟蹤市場熱點 從去年掛鉤港股扎堆,到今年掛鉤產品開始零散地轉向黃金、商品和農產品,反映出商業銀行在掛鉤型產品設計上,需要不斷研究市場熱點和投資者的接受心理,在市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選擇一些能夠避險的投資品種。這可以說是掛鉤型產品的一個創新點。 除此之外,掛鉤型產品“最大的創新點就是掛鉤標的更加多元化,產品結構更加豐富。從以前傳統掛鉤利率、匯率和股票,發展到掛鉤基金、黃金、商品、農產品、氣候變化指數、水資源等等,名目繁多。”多位銀行產品設計人員一致表示。 此外,在產品設計上,收益區間的設計更加靈活。“比如股票,現在很多設計成漲跌雙贏,以前可能只設計成看漲。此外,還有很多產品設計成一觸即得,設定一個觸發條件,只要觸發到這個條件,就能獲得一定收益。” 但收益區間和觸發條件,在很多產品設計人員看來,也是很有風險的。“越復雜的產品,設計上越容易出問題。這要求投資者更加專業化,他們要充分理解掛鉤產品的收益到底如何計算,獲利的最大可能性在什么地方。比如目前被投訴的浦發銀行的某款產品,很多客戶以為掛鉤的股票大漲就一定能獲利,但其實這是投資者理解錯了,沒有看懂產品收益結構。” 國際投行掌握期權定價權 掛鉤型理財產品目前都是商業銀行向國際大投行批量購買,很多投資者認為,商業銀行不能掌握期權定價權,容易受到國際大投行的“蒙騙”。近期浦發銀行理財產品遭到投訴,即有不少投資者如此認為。 對此,招商銀行總行資深理財師林敏告訴記者,其實這種想法并不正確。衍生品的定價是非常專業的技術工作,一般由國際大投行的金融工程部門來定價,商業銀行向這些金融部門去購買期權。定價涉及到很多種套利模式,要進行多種模型測算。現在國內只有一兩家券商能做這種定價,但水平不見得非常高。 商業銀行如果覺得國際投行的定價高,獲利空間很小,可以不買。或者與多家投行的金融工程部門一起議價,挑選出性價比高的期權,通俗講,這要求“進貨人員”對期權的選擇能力要強。 相關報道: 歡迎訂閱《理財周報》!訂閱電話:020-87385997(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郵發代號:45-138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