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全球銀行業八大趨勢 超大型銀行崛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 12:08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銀行業市場的未來與其說是進化性的,倒不如說是革命性的,但如果想要發展壯大,單個銀行將必須適應上述趨勢并與之共同成長。按照進化的本質,只有適者才能生存。 作者:Stefano Visalli、Felix Wenger 銀行業務實際上就是執行。錯!正如匯豐銀行前任主席龐約翰爵士所言:“歸根結底,銀行就是對它們所運營的經濟體的杠桿性操作。”提供正確的產品,進入正確的市場,擁有正確的技術和業務模式,是確保長期成功的關鍵因素。畢竟,既然可以行順風船,何必還要逆流而動呢? 如果我們接受這一觀點,那么對在今后10-20年內可能影響銀行業的諸多趨勢應如何看待呢?預測短期周期或暫時性沖擊往往是沒有太大意義,但可以通過分析結構性變化來識別長期趨勢。盡管世界瞬息萬變,但麥肯錫認為八大趨勢的綜合作用,將開啟全球銀行業的新紀元! 趨勢一:銀行進入資本市場時代 全球金融資產預計將幾乎翻四倍,從2004年的136萬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時的500萬億美元以上。這一巨大增幅總體上對銀行業而言是利好消息。據預計,資產增幅將超過GDP增長。當然,并非所有業者都將從中獲益,但證券相關行業如投資銀行、資產管理以及私人銀行將大大受益! 這一增長實際上是良性循環的產物。隨著去中介化技術的改善,證券化手段正日趨成熟。這使得投資資本追逐差異化(及無關聯化)的風險樣式。目前,已經有可能對諸如自然災害、銀行貸款違約、私人住宅產權,或商品市場波動等多種風險進行證券化并進行交易。隨著新的資產類別的涌現,這種趨勢將延續,從而使投資者改進其投資組合的風險和回報模式。如果美國市場的演變可以提供任何參考的話,世界其余地區的銀行預計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許多銀行將得益于批發銀行業務的建立或加強,以及對房地產等領域的重視! 趨勢二:老齡化 眾所周知,多數發達國家以及部分亞洲國家的人口正在趨于老齡化。這將首先影響到儲蓄的流向。在今后20年,這一人口結構變化趨勢,加上每一代都比上一代儲蓄較少的事實,可能使個人儲蓄的流入量減少35%-40%。此外,大部分資產將由已經達到申領退休金年齡的個人所持有。這對全球資產管理行業是個壞消息,因為大量的儲蓄一直是過去20年間業務取得兩位數增長的重要貢獻者。當減少儲蓄者占主流時,這種增長動力將消失。要贏得這場競爭,金融服務企業有必要開發資產負債表強度不高、同時相對簡單的產品。許多希望維持現有生活標準的退休人員必然會采用這些產品! 趨勢三:客戶價值導向 在某些成熟的客戶導向的行業,通過對品牌特性的精心設計來吸引精確定位的目標客戶群,銀行對此進行效仿的潛力巨大。在許多市場,直營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的定位是“低成本簡單產品”。它們發現接受此類產品的客戶人數眾多。在價格的另一端,私人銀行提供的是高端業務,在這里依然有改進客戶定位的充分空間。在兩極之間更是有著龐大數量的人群,他們有著不同的類型:憂慮的儲戶、家庭以及關心成本的熟諳財務人士等等。無論通過信用卡服務、財務顧問,還是大量的各種業務,銀行都需要理解是什么決定了這些客戶群的行為。如果能夠與顧客形成共鳴,品牌就能獲得力量,而品牌建設僅僅是客戶戰略的外化的可視元素。 趨勢四:技術將有助于新產品及交付模式的產生 在許多發達市場,專業化的單一服務商正從傳統銀行手中穩步搶占市場份額。隨著技術不斷在降低獲取客戶信息的成本,一站式服務模式的成本優勢將漸漸消退。對于采用分行模式的傳統銀行而言,在線銀行使用量的提高,以及其自身后臺業務的改進,將令分行業態越來越脫離交易中心,而更多的面向客戶需求。這一方式固然存在著微妙的變化,但發展趨勢已經明朗:柜員數量的減少、分行業態的多樣化,以及對銷售和財務顧問的更多重視。這種變化能幫助一家普通銀行的總體成本基礎降低10%。在歐洲,員工成本占銀行總體收入的比重在過去10年中已經從59%降低至54%,到2020年可能進一步降至44%,從而使規模經濟在銀行經濟效益中的地位越發重要! 第二個影響領域是過去數年中發生的電子支付的穩步增長。日本的NTT DoCoMo就采用了互聯網的覆蓋率以及發展中的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來建立電子支付系統。這一系統已開始撼動銀行在日本盈利豐厚的C2C和C2B支付市場的壟斷地位。 趨勢五:風險和監管 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銀行控制風險的能力正成為一個差異化因素。這些風險既涉及自身活動和專有地位,也關乎客戶風險。通過風險計量、風險定價、風險分解和重組,以及向金融市場參與者轉移風險,銀行及金融市場開發出了大量的各類風險管理方法、技巧和產品等等。經典的市場和信用風險管理普遍被認為已經達到了相對先進的程度。 鑒于銀行在總體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監管機構試圖跟上這些發展趨勢。巴塞爾新協議要求監管資本更多地與經濟風險掛鉤,推出了使金融機構提高風險計量和管理能力成熟度的激勵機制。銀行可以在不同風險計量方法中進行選擇。無論采取何種形式,監管將繼續發揮行業變化的主要推動作用。 趨勢六:全球化融合 銀行的運營正變得越來越全球化:歐洲最大的25家銀行目前幾乎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本土市場以外的地區。部分大型銀行在國外的雇員數量甚至超過了本國雇員。不同地區的產品正日益趨同,而這種融合趨勢正在加速。銀行已經采取一系列技術以確保自身應對全球化最新的表現形式。 據估計,通過將后臺業務及IT活動進行離岸運營,銀行可以節約運營總成本5%-10%,潛在節約效益可能更大。眾多銀行正將部分業務外包,或將其轉移到運營成本較低的地區。部分銀行可能會考慮精簡產品線,降低維持現有IT應用系統以及開發新系統的成本。最先進的業者視此類轉型為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部分,而不僅僅是削減成本和消除浪費的一種途徑。此外,隨著專業化的全球后臺業務外包服務商作為一個行業的誕生,印度和東歐等低成本/高技能地區可能創造出巨大的價值! 趨勢七:超大型銀行崛起 1980年,美國和歐洲前30大銀行和市值加起來僅為區區1000億美元。但到了2005年,它們的市值已超過2.5萬億美元,上漲了25倍。這多數歸功于行業整合以及市場擴張導致的內在收益的相同倍數的增長。同期內,這些銀行占全球銀行資產的份額從8%擴大到了接近30%。同時在歐洲,1993年還在運營中的前100大銀行,其中四分之一已經被收購,三分之一進行了合并。到2010年,完全可以見到擁有5000億美元龐大市值的金融機構。到2020年,部分銀行的資產規模甚至可能超過1萬億美元! 在全球化市場中,這些機構的規模和影響力都將令它們擁有超越本土或地區業者的強大優勢。市場和業務系統的融合將有助于它們在各國獲得越來越大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在歐洲,大型高成長銀行取得了突出的股東回報率,其業務增長的很大部分源自并購。行業整合還將促進新業務模式的發展。這些超大型銀行將在20-50個國家經營,雇用幾十萬員工(其中許多是專業人員)和建立起全球品牌。它們將擁有大約5000萬至1億客戶。 趨勢八:新興經濟體歐美仍將執牛耳 今后20年,亞洲在全球GDP中的比重將越來越靠近西歐。因此,亞洲銀行業將毫無疑問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市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和歐洲在產生的絕對額外收入方面將依然占據最大份額。這是因為,與直接GDP增長相比,銀行業務收入更多地由總體累計財務資產決定。因此,雖然未來業務增長可能發生在亞洲,但那些在歐洲、美國或日本業務力量強大的銀行,將繼續主導國際銀行市場。(本文作者Stefano Visalli是麥肯錫米蘭分公司資深董事,Felix Wenger是麥肯錫蘇黎世分公司董事。本文摘自麥肯錫咨詢公司版權所有的《變化世界中的銀行業》)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