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外資銀行整裝待發 你準備好了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 03:22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夏峰 本月20日,匯豐、渣打、花旗、東亞銀行的本地子銀行獲得銀監會批準,該些銀行在完成工商營業執照變更等手續后,就能正式掛牌,此后則將逐步向本地居民提供人民幣理財服務。 總體來看,拓展網絡、推廣理財品牌以及逐步推出新產品,將成為各外資銀行轉制后的主要發展路徑。 營造舒適服務環境 走進大堂,接待小姐微笑著迎接你,在等待與理財顧問洽談時,你可在環境優雅的等候區閱覽雜志或享用咖啡茶點。然后,你會被帶進一間既輕松又私密的接待室,與你的專屬客戶經理規劃理財方案。這就是外資銀行所強調的“貴賓禮遇”。 由于原先的業務重點在公司金融方面,外資銀行目前的在華網點普遍偏小,以現有的面積估計,很難滿足日后本地居民的客戶數量。多家外資銀行表示,未來新增網點將彌補這一缺憾,力求為每個客戶營造舒適的服務環境。 花旗銀行有關人士介紹說,該行現在的網點面積一般在200~400平方米。“今后網點內將有超過90%的員工負責向個人客戶服務。” 渣打銀行表示,該行目前在內地最大的營業網點將近800平米,平均的營業網點面積大約在400平米。一般每個營業網點都設有前臺接待區,多個服務柜臺,個人理財客戶咨詢處,以及多個優先理財客戶接待室。 渣打稱,每間營業網點根據其規模的大小,配備不同數量的工作人員。每間營業網點都有一位資深的銀行管理人員擔任銷售服務經理,其領導下有客戶服務部門、理財顧問團隊、高級客戶經理以及投資顧問。其中80%的人員在不同的服務環節直接面對客戶。 東亞銀行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對于該行目前正在尋找的新網點,營業面積將至少達到500平方米,這將遠遠大于現有網點的面積。 從內地網點總數來看,目前花旗、匯豐、渣打和東亞銀行在內地的營業網點數量分別為16個、35個、23個和32個,但部分外資銀行并非所有網點都能提供個人人民幣業務服務。 管理費會令人卻步? 中資銀行收取每年10元的賬戶管理費就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口誅筆伐,而如果你想享受外資銀行的優質服務,費用也是必須要考慮的。 渣打通過個人銀行的兩大財富管理品牌———“優先理財”和“創智理財”來為本地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產品和服務。渣打表示,該行歡迎所有客戶成為上述兩個財富管理品牌的服務對象,但對于每日賬面余額未能達到一定要求(“優先理財”10萬美元,“創智理財”1萬美元)的客戶,該行將收取一定的賬戶管理費。 “客人應該以合理的服務費用享受不同規格的禮遇。”渣打表示,以優先理財客戶和創智理財客戶為例,目前對這些客戶收取的賬戶管理費分別為 每季度250元人民幣和150元人民幣。但如果客戶賬戶余額符合要求,則免除這部分的收費。 花旗的理財品牌為“Citigold”,起步門檻為5萬美元,而普通客戶的起存門檻為1萬美元。據介紹,若賬面余額未能達到上述標準,客戶將分別被收取100元人民幣/月和50元人民幣/月的管理費。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理財門檻以及收費均是當前的標準,不排除本地子銀行正式營業后,相關數字會發生變化。 與渣打、花旗等不同,東亞銀行本次則高舉“平民路線”大旗。即將出任東亞銀行(中國)行長的余學強表示,該行很歡迎廣大客戶到東亞銀行來開戶,“一塊錢來開戶,我們也歡迎。”余學強認為,外資銀行是從零開始,客戶帶來一些口碑,或是介紹一些客戶過來,東亞銀行同樣可以得到回報。此外,東亞銀行針對高端市場推出的“顯卓理財”,起點也僅為2.5萬美元。 匯豐方面,未來將主推的理財品牌為“卓越理財”,該項服務目前的服務為不低于40萬元人民幣等值外幣。在滿足日均賬戶余額的前提下,“卓越理財”的客戶無需支付管理費用。 全球化投資VS產品“本土化” 外資銀行都強調對客戶的“優質服務”,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其整個服務流程與中資銀行的差別并不太大:從了解客戶的基本情況(如資產結構、收入來源等),到客戶理財目標以及風險偏好,最后制訂適合客戶的理財方案。 渣打銀行稱,該行將財富管理領域上具國際先進標準的“全面理財方案”引入中國市場。這一特色服務的基本框架是“規劃-構建-保障”。渣打將根據客戶的不同個人特質、風險傾向和投資期限的取舍,幫助客戶深入認知個人財務狀況,把握其處境與投資機會,繼而幫助客戶分析不同投資組合的風險和預期收益并了解產品適應性,由客戶最終決定其資產組別配置比率。其后,渣打銀行將與客戶保持密切聯系,持續提供市場觀點及投資項目評析,跟進客戶整體組合表現,保障客戶財務規劃與其客觀需求的理想契合。 聽上去的確與中資銀行的理財服務并無大異,但不要忘了,外資銀行的投資渠道較之目前的中資銀行顯然要多得多。全球范圍內的股票、債券、信托、基金,都在他們的視線之內,產品研發能力也一直被中國同行視為競爭優勢所在。在目前中國公民尚無法直接投資海外市場的情況下,選擇外資銀行理財,間接獲得海外市場的回報,提高理財收益,這是外資銀行吸引本地居民的一大賣點。 但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外資銀行結構復雜、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衍生品,可能并不討大部分中國投資者的歡心。也正因為這樣,有中資銀行財富管理人士信心滿滿地放話,“中資銀行更了解本地居民的理財觀,能設計出更貼近本地居民需求的理財產品”。在追求服務國際化、投資全球化的同時,產品是否跟得上“本土化”需求,倒也是外資銀行要在人民幣理財市場爭得一席之地所面臨的問題。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