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我國銀行業在宏觀調控中穩步前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 16:15 銀監會網站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銀行業在宏觀調控中穩步前進、長足發展的一年。一年來,銀監會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認真貫徹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努力推進銀行業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提升有效銀行業監管能力,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銀行業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一、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保持貸款平穩增長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了固定資產投資過快、銀行流動性偏大和進出口貿易不平衡矛盾加劇等問題,對此,國務院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銀監會按照國家宏觀調控要求,及時進行“風險窗口”指導和風險提示,強化審慎監管,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高度關注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對銀行業風險的影響,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著力調整信貸結構。一是出臺《關于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措施,切實加強信貸管理的通知》,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強貸款管理,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條件的項目和企業,有效防范和控制信用風險,就按揭貸款、委托貸款、公路貸款等問題及時進行了風險提示。二是整頓和規范打捆貸款,聯合相關部委出臺了《關于加強宏觀調控,整頓和規范各類打捆貸款的通知》,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切實防范打捆貸款風險。三是部署五項專項檢查,圍繞落實宏觀調控政策,組織開展了房地產按揭貸款檢查、土地儲備貸款檢查,高能耗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企業貸款檢查以及委托貸款檢查。銀行業監管工作和銀行業風險管理工作在宏觀調控中進一步得到加強。截至12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3.9萬億元,比年初增加3.3萬億元,增長14.7%,貸款增長速度保持在合理范圍之內。 二、從創新機制和體制入手,加大對“三農”和小企業等信貸支持力度 銀監會根據“十一五”規劃發展目標和產業政策的要求,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大力推動對小企業、“三農”、就業貸款、助學貸款等業務的開展,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增強社會責任,關注社會民生,在創新機制和市場化導向的基礎上,更好的為國家扶持產業和領域以及社會弱勢群體提供普遍的基礎性金融服務。 今年以來,銀監會按照《銀行開展小企業貸款業務指導意見》,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貸款風險定價、分賬核算、審批流程、激勵約束、人員培訓、違約信息通報等“六項機制”,鼓勵開展小企業授信業務;制定《商業銀行小企業授信工作盡職指引(試行)》,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轉變經營理念,創新金融體制,通過流程改造和差別化管理,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今年銀監會參與主辦了第三屆中博會并承辦了中小企業融資洽談會,總結推廣小企業金融服務方面好的做法和經驗,提出建立符合小企業特點的脫期法分類制度,推動有關部門在稅費優惠、損失撥備計提、呆賬核銷、抵質押方式等方面提供支持,支持建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優化小企業貸款外部環境。截至2006年12月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小企業貸款余額為53467.7億元,比年初增加5396億元,增幅為15.8%,小企業貸款的不良率比年初下降5.1個百分點。 銀監會堅持通過體制創新改進銀行業金融機構支農服務。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以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合力,鼓勵支農融資方式創新,完善配套制度建設,促使支農力度不斷加大。一是督促農業銀行發揮自身網絡優勢,加大對重點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涉農貸款投入,做好春耕生產和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穩步推動農村城鎮化建設。二是擴大農業發展銀行業務領域,批準其開辦農業科技貸款、農林牧副漁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多項支農業務,發放農業綜合開發等政策性專項貸款,更多地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科技企業和小企業的發展。三是結合農村信用社改革,推動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把準市場定位,拓寬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手段,改進服務方式,將商業化經營與服務“三農”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滿足農村多層次的金融需求,大力發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業務,發揮好金融支農的主力軍作用。四是適時主動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機構準入政策。為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等問題,銀監會歷時半年,制定發布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在有效監管、防范風險的前提下,適度放開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標準,鼓勵各類資本按商業可持續原則到農村投資創業,引導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到農村增設網點,解決目前城鄉金融發展的不平衡問題。五是積極探索郵政儲蓄資金返回農村的有效渠道,加大向農村返還郵政儲蓄資金的力度。今年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農業和農戶的信貸投入大幅增加,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截至2006年12月末,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業貸款余額1.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847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93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農戶貸款余額9197億元,比年初增加1260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2億元。農戶貸款中無需抵押擔保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余額1710億元,比年初增加116億元;農戶聯保貸款余額1001億元,比年初增加140億元,農民貸款難問題進一步得到緩解。 三、著力加強和改進銀行業監管,全面提升銀行業防范風險的能力 在積極貫徹落實各項宏觀調控政策的同時,銀監會不斷加強和改進銀行業監管,著力建立銀行業風險防范的長效機制,持續提高銀行業防范風險的能力。 (一)加強監管基礎設施建設,有效監管能力明顯提升。 銀監會在全面清理監管法規的基礎上,今年新出臺了《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及相關監管指引》、《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審計指引》、《商業銀行合規風險指引》等部門規章。適應銀行業全面開放需要,推動出臺了《外資銀行管理條例》,成為我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的里程碑。經過努力已初步形成了內容涵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以及信息科技風險等全方位的銀行業審慎監管法規體系框架。與此同時,銀監會以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的建成和投入使用為契機,實現監管業務流程再造和監管資源的有效整合,制定統一規范的非現場監測體系,增強非現場監測的分析、預警和指導功能,并通過對非現場監管數據的分析和研究,確定現場檢查的重點領域、機構和地區,現場檢查的精確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提高,銀行業有效監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加大風險處置和監控,銀行業風險狀況持續改善。 今年在宏觀經濟的變化中,銀監會十分注意銀行業面臨的三大類風險,即產能過剩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銀行業面臨的信用風險;匯率和利率調整變化面臨的市場風險;在銀行業機構改革中,基層機構和票據業務領域的操作風險。信用風險方面,銀監會加強了對不良貸款偏離度和遷徙率的監測分析,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進貸款管理,尤其是關注高能耗、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中企業的貸款風險,關注“兩頭在外”企業的貸款風險,以及委托貸款等信用風險。在市場風險方面,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市場風險管理的通知》,強化金融創新過程中市場風險的管控。在操作風險方面,以加強案件專項治理為重點,嚴厲打擊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對操作風險的管控。在信息技術方面,出臺了《銀行業金融機構信息系統風險管理指引》,將信息科技安全正式納入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內容當中。同時,注重排查和處置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風險。2006年,在銀監會的積極推動下,城市商業銀行依靠地方支持,不向國家伸手,積極處置不良資產。截至12月末,已有59家城商行累計置換、剝離不良資產685.05億元,其中信貸資產511.09億元,非信貸資產173.97億元。全國城市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比例由銀監會組建前的24%下降到目前的4.78%,平均資本充足率由銀監會組建前的-2%左右上升到目前的8.5%。按照“一社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則,積極探索城市信用社整頓與銀行機構和業務市場準入聯動的新機制,取得了顯著成績。2006年共完成240家城市信用社的整頓工作,占年初未經整頓城市信用社262家總數的91.6%。通過對主要風險的管控,帶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建設和風險管控水平的全面加強,銀行業風險狀況明顯改善。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經受住反彈壓力,連續四個季度全面“雙降”。2006年末,我國境內商業銀行(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為12549.2億元,比年初減少713.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7.1%,比年初下降1.5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0534.9億元,比年初減少188.5億元,不良貸款率9.2%,比年初下降1.3個百分點。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168.1億元,比年初減少304.8億元,不良貸款率2.8%,比年初下降1.4個百分點。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654.7億元,比年初減少196.1億元,不良貸款率4.8%,比年初下降3.0個百分點。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53.6億元,比年初減少23.4億元,不良貸款率5.9%,比年初下降2.4個百分點。外資銀行不良貸款余額37.9億元,比年初減少0.3億元,不良貸款率0.8%,比年初下降0.3個百分點。 銀行業案件多發、大要案頻發的勢頭得到遏制,案件專項治理工作成效明顯。2006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生各類案件1085件,其中百萬元以上大案273件,分別比上年減少189件和56件,降幅分別為15%和17%。 (三)強化充分撥備和資本監管,銀行業抵御風險能力增強。 銀監會按照“準確分類-充足撥備-做實利潤-資本充足率達標”的持續監管思路,在科學分析各行撥備抵補率、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的基礎上,對各家銀行實施分類指導。在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系統中全面推行了貸款五級分類制度,支持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多渠道補充資本金、主動提取貸款損失專項準備金以確保風險撥備充分覆蓋其預期損失。經過努力,我國銀行業的健康度進一步提高。到2006年末,資本充足率達標銀行達到100家,比年初增加47家,達標率為66.7%,資本充足率達標行資產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比重為77.4%,比2005年末提高2.3個百分點。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行為更為審慎,貸款損失準備金缺口進一步縮小,抗風險能力明顯提高。12月末,主要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專項準備金缺口4547億元,比年初減少1484億元,準備金抵補率41.7%,比年初提高18個百分點。 2007年,開啟了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全面競爭的新時代,銀行業改革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銀行業監管工作將迎接新的考驗。銀監會將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全面提升有效監管能力,深入推進銀行業改革,切實防范和化解銀行業風險,進一步加快銀行業創新發展,確保我國銀行業穩健、高效運行,支持和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充分發揮銀行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