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國開行領銜主演政策性銀行改革重頭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 00:44 金時網·金融時報
FN記者 劉敏 就在農行2月1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稱將加快推動股改工作進程之時,國家開發銀行上報的改革方案也已出手。據參加討論會的人士透露,國開行上報方案正是根據剛剛結束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來定的調子。 自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來,國開行雷厲風行,改革的步子驟然加快。政策性銀行改革,隨著國開行的“破題之舉”在2007年之初終于開始謀篇布局,并成為今年我國深化金融改革中吸引人們目光的重頭戲。 一行一策“靚女先嫁” 1月19日至20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開行9年來一以貫之的“以市場手段實現政府目標”的經營理念,在這次會議上得到肯定。政策性銀行的改革方向在這次會議上得以明確:未來幾年,將按照分類指導、“一行一策”的原則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首先推進國開行改革,按照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要求,全面推行商業化運作,主要從事中長期業務。 “靚女先嫁”是企業改革中的常見現象。如今,在我國政策性銀行改革中,這一思路也得到了體現。此番率先進行改革試點的國開行,目前各項經營指標都很出色。而另外兩家政策性銀行———進出口銀行和農發行也都在加緊進行內部改革,為全面改革創造條件。 國開行近年來交出的“成績單”,一直令同行艷羨不已。截至2006年底,國開行資產余額22711億元;當期和累計本息回收率分別為100.22%和99.73%,連續28個季度保持國際先進水平;不良資產率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73%和0.72%,不良貸款率連續17個季度保持在2%以內,連續7個季度保持在1%以內,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貸款率連續12個季度實現“雙降”;2006年全年實現利潤總額291億元,上繳稅收185億元,凈利潤165億元。不難看出,推行商業化運作之后的國開行,將成為我國資產質量最好的金融機構之一。 然而,這還不是決策層認為“國開行改革條件時機成熟”的全部內涵。事實上,自1998年以來,國開行積極進行開發性金融的探索與實踐,堅持自主經營、市場運作、自擔風險,實現了由政策性金融向市場化的轉軌和發展,為全面推行商業化運作創造了條件。國開行的人力資源同樣也是業內公認的“優質資產”。在發展過程中,國開行培養了從事現代金融的隊伍,擁有一批行業、工程、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積累了市場運作的管理經驗和運作模式。 選擇這樣一家銀行率先進行改革試點,顯然是為了將政策性銀行改革的先期成本降至最低。決策層對此輪金融改革的縝密思路,由此可見一斑。 政策性銀行改革“基石” 彈指一揮13年。與我國成立政策性銀行的1994年相比,如今我國的宏觀經濟和金融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為政策性銀行的業務調整和機構轉型創造了條件。可以說,政策性銀行推行商業化運作的時機已經成熟。 早在幾年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就表示,政策性銀行轉變為有競爭力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可以更好地為包括西部地區在內的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和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持久的金融服務。 國開行過去9年的實踐表明,開發性金融充當了政策性銀行改革的“基石”,為加快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創造了必要的條件。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市場建設是國開行組合各方優勢取得成功的一個創新,是把發展經濟學、發展市場學、發展制度學、發展金融學與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情況相結合而使用的一種有效方法。 作為政策性金融的高級階段,開發性金融已經過一百多年的實踐和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各國政策性銀行紛紛轉型,走向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在我國,國開行作為政策性銀行所肩負的歷史性使命,正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與時俱進"。 國開行成立之初,我國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等能源領域尚未向市場開放,國開行為其提供政策性貸款支持,被視為天經地義。而現在,隨著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這些行業已成為各家商業銀行搶著貸款的熱門行業。 央行2005年11月出版的《金融穩定報告》佐證了這一點,"政策性銀行的經營環境已經發生變化,需要對其職能定位進行動態調整。"從這個意義上說,國開行的改革既是國家的要求、金融發展的必然,也是開發性金融實踐的成果。 面對改革先行一步的機會,國開行行長陳元表示,要以此為契機,把國開行辦成有中國特色的、符合現代金融企業制度要求的、具有國際一流業績的好銀行。 責任和角色:服務國家戰略 目標和方向一旦確定,如何找到一條合適的改革之路,便是國開行今后一個時期要做的功課。 與國外相比,中國的市場基礎制度和社會環境尚不完善,政策性銀行實行商業化運作,對市場建設和制度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這次中央在確定國開行的改革定位時,特別明確了商業化運作基調。這個"商業化運作",應是政策性銀行改革的"定盤星"。 事實上,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政府的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已越來越多地從市場出發,以市場為對象,遵循市場規律和原則。而立足市場定位,以市場化方式實現政府的發展戰略和目標,一直是國開行實踐和探索的方向。 近年來,國開行一直在探索和實踐政策性銀行的改革,以融資推動市場建設,以市場化方式從事中長期業務,推動市場建設,這無疑為這次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開行行長陳元表示,今后國開行就是要以市場化方式和商業化運作來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體現戰略性和長期性。而這也正是國開行的優勢和競爭力所在,更是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所需要的。 改革是發展的內生動力。由國開行"領銜主演"的政策性銀行改革大戲,有理由給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欣喜,給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更多的期待。 無論如何,2007年,政策性銀行轉型的改革大戲就要上演了。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