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楊凱生:從大到優建設國際一流的金融機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09:04 《中國金融》
——訪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 本刊記者 孫芙蓉 記者:感謝您接受《中國金融》雜志的采訪。2006年10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在上海證交所和香港聯交所同步上市,在世界上引起很大反響。作為親歷改制上市全過程的見證人,您怎樣看待中國工商銀行的巨變? 楊凱生:2006年10月27日是一個值得特別銘記的日子。工行成功上市意味著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工作推進了一大步。 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和新的突破,這不僅使銀行的治理結構和經營管理狀況發生了深刻變化,而且也改變了我國的整個金融體系,因為它改變了我國銀行業在世界銀行業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世界銀行業的格局,可以說,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是舉國關注、舉世矚目的一件大事。 2005年啟動的股份制改革,使中國工商銀行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轉變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建立起了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主要經營指標達到了國際商業銀行的良好水平。工行兩地成功上市,是工行發展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又一重大成果。 工行的上市給我們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工行全球招股讓我們深切體會到了現代金融運作的無窮魅力,國際資本市場可以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迅速聚集起如此巨額的資金,使我們領教了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有多么大的能量,同時也深知遵循市場規則以及加強自律內控是多么的重要。 上市不是目的,我們把上市看作是一個新的機遇,一個新的開始。下一步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是要給投資者提供長期穩定和滿意的價值回報。因此,工行要持續保持資產質量的優良,不斷改進服務,創新產品,增強核心競爭能力;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和約束激勵機制,提高員工隊伍素質;努力使公司價值、股東回報和員工利益協調發展;實現銀行增長方式和經營模式的轉型,向建設國際一流金融機構的目標邁進。 記者:工商銀行是第一家采用A股和H股同時發行上市的公司,同日上市,創造了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IPO紀錄,還創造了多項歷史紀錄:全球集資額最大、申購人數最多、A股市場市值最大、首次在境內引入“綠鞋”機制、掛牌首日即有港股權證交易,吸引了國際、國內投資者對工行的強烈關注。請您談談工行上市會給股票市場和投資者帶來怎樣的影響。 楊凱生:工行上市對我國境內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段時間以來,內地股市聞大盤股而色變,一些優質國有企業也紛紛揚帆境外市場,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境內資本市場的發展。工行首開“A+H”上市先河,有望開啟內地股市與國際接軌的新階段。作為占國內A股權重約16%的工行股票,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會起到穩定大盤的作用,有利于內地資本市場質地的提升,同時也會帶給投資者滿意的回報。廣大股民朋友肯定會注意到,工行網站作了股票頻道更新,為投資者提供了必要的股市資訊,還增設了風險警示板塊,股市述評欄目為客戶提供了投資專家、知名證券機構的投資觀點和股市分析。這充分顯現出工行“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工行上市之后,銀行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將發生明顯的變化,相當一部分客戶成為了銀行的股東,銀行的績效直接影響到這些客戶的利益,這有助于客戶更深入了解工行的業務經營情況。 記者:您曾經談到,一定程度上說,工商銀行現代金融企業建設是從股份制改革開始的,請您描述一下這一過程。 楊凱生:應該說股份制改革開始了工商銀行現代金融企業建設的新的征程。2005年4 月,工商銀行股份制改革啟動,我們實施了財務重組,按計劃穩步推進了各項改革。6月份工行就完成了財務重組,10月份正式設立了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2006年初,工行與高盛投資團(包括美國的高盛集團、德國的安聯集團和美國的運通公司)簽署了戰略投資和合作協議,全面啟動了涉及公司治理、風險管理等七個領域的合作。 從重組改制到公開發行上市,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工商銀行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資產質量、資本充足率明顯提高,成本收入比等主要財務指標達到監管要求,并且達到了國際銀行業良好的水平。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實現了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向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歷史性轉變,應該說,我們的改革進入了整體構建現代金融企業的新階段。 在改制上市的同時,我們非常重視加緊公司治理的進一步完善,不斷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比如建立了規范高效的公司法人治理機制。我們不斷改進和完善三會和高管層的管理職能,各會的權責邊界、工作規則日益清晰和規范。在董事會,還引進了三位資深的獨立董事。董事會中有四個委員會的主席職位由獨立董事來擔任,這種公司治理結構的制度性安排較好地體現了監管的要求和國際慣例。作為高管層,應當以貫徹落實董事會的決策為己任,堅持程序至上,規范工作機制,自覺接受監事會、董事會的監督,以專業、勤儉、奮進的精神履行職責,努力提高執行力。 記者:工行在股改上市過程中引入了戰略投資者,您怎樣看待戰略投資者以及怎樣處理與戰略投資者之間關系的? 楊凱生:在我們看來,中國的商業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政策設計和目標導向應該不是“引資”而是“引智”,即由此學習和引進國際發達市場的銀行先進的服務理念、管理經驗以及產品開發與維護技術,以迅速提升中國銀行業的核心競爭能力,而并非迫于資本充足率達標壓力而“引資”。 當前,工商銀行正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戰略轉型期,業務結構、盈利結構的多元化是工商銀行戰略轉型的重要內容,引入高盛集團為戰略投資者則恰好可以與工商銀行形成互補型的戰略組合,因此雙方的合作將是一個強強聯合的雙贏格局。 在戰略合作伙伴高盛的協助下,工商銀行研發出了以人民幣為本金,內嵌多種外匯衍生產品的雙幣種結構性理財產品,并根據內嵌產品類型不同設計了分別同匯率、利率、商品、信用事件以及股票指數掛鉤的五大類雙幣結構性理財產品,從而幫助工商銀行在其原來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幣理財產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了產品的多元化和豐富化。這僅是工行和高盛在資金交易領域合作的一個例子。 為全面落實雙方戰略合作的總體規劃,工行與高盛共同制訂了一個“7+1”合作計劃。所謂“7”,就是雙方成立了7個聯合工作小組,負責合作項目的具體實施,它們分別是公司治理、風險管理、資金交易、資產管理、公司與投資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員工培訓小組。 “1”則是由工行控股的香港上市銀行——工銀亞洲,其將在發債及融資等方面與高盛在國內及國際市場上展開合作。 此外,在培訓領域,工商銀行同高盛合作開展的培訓內容涵括了領導變革、信用風險管理、市場風險管理、內部審計及員工激勵等當今商業銀行管理的核心課題。這些培訓項目旨在提升工商銀行高級管理人員的領導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培養一批業務技能精、創新能力強、符合工商銀行戰略發展需要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專業精英人才,同時增強工商銀行在公司治理、風險管理、資金交易、資產管理、公司與投資銀行業務、不良貸款處置等關鍵業務領域以及產品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和企業文化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記者:您怎樣看待工行上市后的人才培養和薪酬機制問題? 楊凱生:股份制改革為工行的人才成長和人盡其才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市場化的選人、用人和激勵機制正在加速形成,工商銀行已經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全面勞動合同制,并且從2006年下半年起將徹底取消各級管理人員的行政級別,全面構建以崗位性質和崗位價值為基礎的崗位職級管理體系。 同時,我們要完善各類人才的考核評價標準和辦法,建立以科學績效考核為基礎、充分體現崗位價值和貢獻的薪酬體系,我們根據條件,探索經營激勵、長期經營、預期經營相結合的方式,這一管理使廣大員工更好地為公司價值的最大化服務,實現員工價值與銀行價值的共同成長。 工商銀行還適應改制上市和經營轉型創新發展的需要,實施新的人才開發規劃,落實人才興行戰略。我們開始實行全行人才培訓工程,引入了國際先進的職業培訓體系,同時,建立起面向市場、面向全球的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緊缺人才的引進機制,進一步形成合理的人才隊伍結構。 記者:工商銀行的目標是努力打造成為中國第一零售銀行和第一財富管理銀行,這會給工行的廣大客戶帶來哪些益處? 楊凱生:客戶的受益是多方面的。工商銀行的個人金融業務居國內首位,構筑了以個人結算、銀行卡業務、個人理財類產品為主的個人中間業務體系,并擁有最大的理財客戶規模和銀行卡客戶群,在居民儲蓄、個人貸款、個人中間業務、銀行卡等眾多零售金融服務領域繼續保持主導地位,客戶結構得到持續優化,網點綜合競爭能力和多渠道綜合應用水平顯著提升,連續第三年獲得了《亞洲銀行家》雜志“中國最佳國有零售銀行”稱號。工商銀行正按照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加快推進機構、業務和資源的整合,優化再造業務流程,改變分散管理、多頭對外、各自為戰的狀況,提供統一平臺和分層次、一站式服務。工商銀行已經著手整合個人金融產品,努力實現對同一客戶一個賬戶、一個介質、一個密碼和一個對賬單,以儲蓄業務為基礎加快個人金融業務的全面開發。種類越來越多、分工越來越細、安全性越來越高的理財新產品將讓客戶有更多選擇的空間。工商銀行還將繼續推進以理財中心為主導,營業網點、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和自助銀行等多種渠道并舉的多元化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金融服務。此外,老百姓獲取各類貸款服務的手續將更加便捷。工商銀行將以個人信貸業務整合為契機,統一產品管理、營銷渠道和技術平臺,加快形成以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和個人綜合消費貸款為重點的個人信貸產品體系,重點發展以抵押和質押為擔保方式的個人貸款品種,促進個人信貸業務的穩健可持續發展。在業務流程和組織機構調整上,工商銀行正在以二級分行為重點深化管理扁平化改革,提升基層網點綜合服務功能,強化支行級機構的經營職能。 記者:工商銀行下一步將如何推動經營轉型? 楊凱生:關于推動經營轉型,我們主要調整了五大結構,即資產結構、負債結構、收益結構、客戶結構和分銷渠道的結構。從調整資產結構來說,財務重組后,工行的信貸資產和非信貸資產的占比已經基本持平,也就是說,我們的信貸資產占全行總資產的比例現在大體是50%,2006年可能還會有所降低。今后一個時期,我們還將進一步調整優化信貸和非信貸資產的組合,全面優化信貸結構和資金業務結構,穩步推進長期資產的證券化,分散風險,降低資本消耗,努力在風險可控和流動性保障的前提下實現資產收益的最大化。 關于負債結構的調整。負債業務被動膨脹和流動性過剩是當前我國銀行業尤其是大銀行所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負債業務成本的剛性支出和資產業務收入的持續下滑對銀行業務的發展是一個全新的挑戰,為此,我們一方面大力發展理財業務等負債的替代性產品,主動分流一部分負債。2006年工行計劃發展以自身資產值為基礎的理財業務一千億元。另一方面,我們通過加強對各項成本的分析,通過加強對貸款資產的期限結構的匹配分析,有針對性地減少高成本負債,積極發展主動負債工具,降低負債成本。 關于收益結構的調整。目前,工商銀行的中間業務的凈收益和資金交易業務的收益占比已經達到總收入的50%,收益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未來,我們將在繼續提高存貸利差收益水平的同時,加快發展中間業務和資金交易業務,進一步實現業務的綜合化、收益的多元化。 關于客戶結構的調整。工商銀行擁有252 萬家法人客戶,擁有一億多個人客戶,目前我們利用先進的客戶關系管理水平和業績價格管理水平,對這一國內銀行業最廣泛的客戶群進行市場細分,制定實施客戶結構調整發展規劃,建立不同價值含量的分層的有差別的服務體系。 關于分銷渠道結構的調整。到2006年11 月底,工行已發展了個人網上客戶2262萬戶,企業網上銀行客戶58.7萬戶,通過電子銀行辦理的業務已經達到30%。2006年1~10月電子銀行交易額達到40.8萬億元。約占全國電子銀行交易量的60%,目前中國工商銀行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子銀行,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在2006年,我們的離柜業務將占全部業務量的30%,未來幾年,工行的電子銀行業務預計還會有一個更大的發展。我們要進一步構筑電子銀行和固定網點相互補充的業務分銷體系,并不斷增強電子銀行和自助設備對固定網點的替代作用。 工商銀行還以強化客戶服務和經營管理信息化為核心,實施數據集中、數據中心整合等一系列工程,推廣和優化全功能銀行系統,成為國內首家完成全行數據和信息處理集約化,擁有統一、標準、規范的核心業務應用平臺的大型商業銀行。 記者:請您談談工行在內控和風險管理方面的考慮。 楊凱生:工商銀行一直重視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尤其是股份制改革以來,工商銀行加快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我們借助國際銀行業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按照巴塞爾協議的核心原則,加快了整體、全程、量化的全面風險管理,到2007年,將基本能夠達到內部評級法初級法的要求。財務重組后,我們根據轉型經濟和全行經營結構的特點,繼續把信用風險及其衍生風險的防控作為風險管理的重點,全面推行了信貸資產的12級分類。我們對非信貸資產實施了五級分類管理,逐步完善了信貸審批和貸后管理機制,改造了信貸管理的流程,強化了非信貸風險的處置,使全行的資產質量在財務重組中得到根本好轉,一年多來,保持了良好勢頭。2005年末,工行的不良資產率已經降到2.49%,不良貸款率降到了4.43%。而2006年6月30日,按五級貸款分類,正常類貸款占總貸款額的87.9%,關注類貸款占8%,兩者合計占 95.9%;次級類貸款占2.3%,可疑類貸款占1.7%,損失類貸款占0.1%,三者合計占 4.1%。工行貸款管理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內控建設是大銀行股份制改革的難點和重點。一直以來,我們把加強內部控制作為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和保障依法合規經營的基礎工作來抓,加快構建了覆蓋各業務領域和經營環節的內部控制體系與機制。股改后,我們更是把加強內控管理作為完善公司治理的一項核心內容,及時建立了對董事會負責的內部審計體系和對管理層負責的內控合規體系,加強了內審監督的獨立性和有效性。當前,我們正在進一步加快健全內控的評價體系和技術體系,開展操作風險的專項治理,使全行進入一個新的更為穩定的經營發展期,著力減少各種經濟案件的發生和各種操作風險、道德風險事故的發生。我們還主動適應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進程,加強了對利率、匯率市場風險的研究,創新了風險管理工具和風險管理的策略,全面提升了市場風險的管理水平。 記者:工商銀行內部管理體制方面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 楊凱生:我們將很大的精力用于推進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中,在股份制改革之前,我們已經用幾年的時間著力解決了工商銀行機構龐大、人員冗多的局面。股份制公司成立后,我們在法人治理結構框架下開始按照國際規范和現代金融企業發展的要求,整體構建我們的內部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目前,我們正在以客戶為中心,以風險控制為主線,來實施業務流程的改造,加快流程銀行的建設。我們正在著手進行機構扁平化管理的改革,對工商銀行總行的三十幾個職能部門的職能進行適當調整,對部門機構的設置進行必要的改革。我們開始全面執行新的財務會計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在這方面,已經加快實現了與國際規則和慣例的接軌。我們還對全行實施了以經濟增加值EVA為核心的績效考核,同時推行了分產品、分部門的多維度的業績評價,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以價值創造力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機制。 記者: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打造創新型銀行方面,工商銀行下一步有哪些舉措? 楊凱生:銀行業是創新活躍的領域,加快創新是我們參與國際金融競爭的必然選擇,也是金融轉型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競爭中要立于不敗之地,也必須要具有持續的創新能力。在新的規劃中,我們把全面加快業務和技術創新,特別是提升、引進、吸收基礎上的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一項核心戰略,確定了把工商銀行建設成為一家具有持續競爭力和市場價值的創新型銀行的目標。首先是加快自己的業務創新。我們在流程再造和機構改革中正進一步改進產品的創新體系,提升新產品研發的速率和市場適應能力,利用戰略投資者的經驗和技術,全面提升投資銀行業務、衍生金融工具等高端業務的發展水平。其次是通過同業合作穩步推進銀保、銀證等跨領域、綜合化產品的創新。通過這些戰略舉措,努力把工商銀行打造成為中國第一零售銀行和第一財富管理銀行。 現代銀行業的經營管理離不開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深刻影響著銀行的治理結構、管理體制、經營模式、增長方式和服務水平,支撐并推動商業銀行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改革創新。工行具有全國領先的信息平臺,這些優勢恰恰是未來高附加值業務的基礎。我們不斷增強信息技術對創新的支持、推動作用。工商銀行的信息化建設總體水平處于國內同業的領先地位,在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集中處理、網上銀行等方面已經接近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從2006年起,我們適應國際金融業信息化發展的新趨勢,啟動了新的信息科技創新的三年規劃,工行將新產品發展委員會秘書處設在信息管理部,而不是放在某一個具體的特定部門,我們把產品創新的主要內容交給了信息科技部門。我們相信,通過自主創新,工行必將實現從“大”到“優”,成為國際一流的金融機構。-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