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獵頭緊急搜捕 外資銀行中國搶人大戰登場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3日 09:51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高凡 馬宜 上海、北京報道 “現受外資銀行客戶委托在上海地區尋找資深外匯交易員和資深人民幣債券交易員,必須有相關經驗3年以上,英語熟練。薪水可以面議。” 這個帖子最近幾個月一直掛在中國債券網的論壇上。 隨著金融業全面開放的日子臨近,“從去年年末起,外資行的招聘量增加了30%到40%。”Search & StA(/)affing國際公司的Vivienne Sheng說。 與此相隨的是,金融獵頭的生意也日漸火爆。“最近一段時期,外資金融機構搶人更是急迫,想盡一切辦法在最短時間里找到合適的人。”上海俊通博業人才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的資深顧問黃逸峰說,“現在平均每家外資金融機構在找人上每年花費100至200萬元。” 在中國金融全開放后業務的正面交鋒之前,人才的搶奪戰已率先升溫。 金融獵頭“大搜捕” David是一位在上海專門從事外資金融機構的獵頭。他的MSN從來都處在忙碌狀態,偶爾回復一句話就是“行情火爆,到處都要人”。 今年幾類人是外資銀行最急缺的:一是企業、零售客戶資源深厚的中高端管理人員,二是資金部做交易的交易員,三是合規部的人才。 因為,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需要拿很多業務執照,能否拿得快,很大程度要看高管的人脈,因此,在金融圈內,中高層管理人員的人脈、客戶資源成為他們被挖的主要“素質”。 金融業全面開放后,很多外資都把資金營運中心設在國內。幾個大的外資,比如匯豐、花旗、渣打等都有大規模招交易員的計劃。原來幾個人的資金部到年底想擴展到40到50個人。 但在做交易這個行業里,有10年左右經驗的人在全國可以數得過來。在中國所有外資銀行里,這樣的人才大概也就20到30個。而人民幣債券交易員更是少之又少。 外資機構的急迫以及獵頭之間的競爭,使得各家獵頭更有效地開展“搜捕”行動。“我們一般在兩個星期至一月之內能為客戶找到他們需要的人。” 黃逸峰說。 其搜尋對象主要圈定在外資金融機構,而很少在中資挖人,“如果在中資呆了4至5年以上,很難適應外資機構的企業文化。” 但外資也會盯住一些優秀的中資金融機構人員,不過,要求會更嚴格,除了英語、業務能力、客戶資源、學習能力外,甚至還有氣質,同時還會考察一些目前他們的業務情況。 比如,“中資銀行確實有些中高層候選人目前業績不錯,但是現在大多通過在固定資產、尤其在房地產領域大力放貸獲得,我們擔心過兩三年后,潛在的問題和風險將會大量顯現出來,如果推薦他們去外資金融機構,他們在風險的理念訓練以及掌控與把握能力上,問題明顯。”黃逸峰說。 海歸也是獵頭搜捕的范圍之一。“我們也有很多在海外、華爾街的海歸資源。比如,國內很多機構做QDII,他們就比較適合做這塊業務。”黃逸峰說。 外資擴張的燃眉之急 “在中國有多少家外資銀行,就有多少家在找人。”一位金融獵頭說。金融獵頭生意紅火的背后正是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快速擴張。 “對于在華外資金融機構來說,2005年的主要工作是布局,把關鍵的‘棋子’布好。2006、2007年,外資機構將迎來用人高峰。”渣打銀行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彭海濤曾這樣描述未來。 從公開信息來看,法國巴黎銀行近日公開對外表示,到2008年,他們計劃將中國大陸的工作人員增長50%。而渣打銀行預測,希望在2008年之前將其在中國開展零售服務的分支機構從3家擴張到20家,相比3年前,這個數字已經翻了三番。花旗銀行直接在內地招聘的員工已占到中國機構員工的95%。 不過,盡管需求很大,但是找到合適的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外資行更需要那些表達能力好,又很敢作敢為有闖勁的本土員工。 一家歐資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正打算進入中國市場,“我們對中國的金融政策和限制很能理解,新加坡、馬來西亞也是在近12年才逐漸對外開放的。但是,對于我們最困難的還是在中國找到適合職位的人員。”這家公司的亞太總裁向記者坦言,即使有了合適的候選人,也往往有很多家機構爭搶。 為了獵捕成功,獵頭找到合適的人一般都出價是其現有年薪提高20%-30%的待遇,他們才會“動心”。除了幾十萬至幾百萬的年薪,年終的分紅一般也是1-2倍的年薪。 中資機構的防火墻 搶人行動帶來大規模的人員流動是必然的。 一個級別比較高的交易員,今年年初月薪大概2萬元左右,后來跳到另一家外資行,月薪一下翻番到4萬元,最近又被一家投行看中,到香港去做交易,月薪已經五六萬元了。 形勢還在加劇。“我二、三月剛剛搞清楚一家外資行資金部的人員構成,僅僅過了5個月,到7月再去看這批人時,發現跑了三四個人,又增加了六七個人。”David說,但這些人大部分最后其實還是在外資行的圈子里轉來轉去。 目前,外資對普通銀行職員的薪水可能未見得有多少吸引力。外資行收入稅清晰,而中資會有很多福利,加上年底大紅包和平時各種補貼,其實收入不差多少。而且中資行的工作壓力小很多。 但是,“中資行的一些能力較強、希望有更大發展空間的中資員工還是會考慮跳槽到外資機構。”黃逸峰預測,在可見的兩三年內,中資機構將面臨比較嚴重的人才外流。 中資行也已經看到外資挖人可能帶來的后果,并開始建立防火墻,甚至開始對那些挖人的外資進行“封殺”。 去年年底,一家中資行交易員跳到一家外資行后,這家中資行就停止了和這家外資行的業務,而中資行在這個市場上資金量是那些外資行所不能比擬的,誰也不愿意得罪這些中資行。據說,跳槽的交易員不得已又回到了中資行。 此外,一些中資機構陸續建立健全的激勵體制,包括股權激勵,留住優秀的管理人員。 交通銀行已經實行高管激勵計劃,十多位高管獲得超過1500萬港元的賬面收入,并在全行開始員工薪酬改革。 中國銀行上市后,其高管團隊即有可能獲得至少1.278億港元的現金收入,根據業績還將獲得額外獎勵。建行今年也將啟動包括高管、中層員工、一般雇員3個層次的股票期權激勵計劃。 人才戰也已燃至新人招募。“對比中資銀行,外資機構在國際聲譽、薪酬待遇、激勵制度、培訓計劃、發展空間和機會等方面有較大的優勢,更能吸引名校的畢業生。”一位中資銀行人士認為,中資行的防火墻還應該搭建在高校,否則中資行可能將失去基礎戰。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