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股東大會現場直擊光大銀行關鍵時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10:00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柯志雄 丁安 北京報道

  會議只持續了不到三個半小時,而問題持續了近10年。

  9月26日8點25分,距離光大銀行第十次股東大會開始只有5分鐘。北京西苑飯店一樓宴會廳內,兩張紅色的表決單,已經提前擺放在了84位股東代表的桌上。

  8:30,光大銀行董事長王明權、監事長武青、行長郭友同時出現在主席臺。王明權迅速切入董事會工作報告。

  王說,光大財務重組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這些目前仍無法透露給股東的文字,正周轉于各個部委,協調再協調。

  這也許是光大銀行1992年成立以來的又一個關鍵時刻。新一屆董事會和監事會,將緊握財務重組之舵,解決資本充足率與上市等一系列問題。

  20來項表決波瀾不驚,一一高票通過。

  兩年未分紅,凈資產為負幾十億——投票完畢的會議間歇時間,抱怨的股東們團團圍住董事會秘書陳元生。而陳元生告訴股東們,財務重組方案久而未決,正是要讓“國家多出點,老股東們少出點”,等到上市,大家日子都會好起來。

  按照預期,年底之前財務重組方案一旦獲批,將立即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這也許是光大銀行重生的真正開始。

  密不透風的財務重組

  股東們將會議焦點指向了財務重組——這個被重復了至少兩年的話題,已經是所有人的心頭之痛。光大銀行甚至因此連續兩年無法披露年度報告和出示無保留審計報告。

  光大銀行的第四大股東——浙江東南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第一個發言。“能否介紹一下重組方案的大致框架?”在他看來,如今每股負0.37元的凈值,與當初其以每股1.9元投入獲得1元紙面價值股份有天壤之別,而彌補這個巨大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國家注資。

  王明權的回答是,“國家會拿錢解決資本充足率問題,歷史形成的關聯交易和不良資產問題也會解決,但是現在具體的細節和數字,因為人民銀行沒有授權我講,我實在不便于透露。”類似回答早已在報告中多次重復。

  馬上又有東南發電的股東代表聲東擊西。“國務院注資或者引進戰略投資者之后,增加的股份大概是多少,我們手里的一股大概會變成多少,0.4股?0.5股?能否說說大概的范圍?”

  “實在對不起,我很為難,但是我們在討論中一再反映了股東的意愿。”王明權的回答彬彬有禮。有股東因此議論,他們和決策的距離,比起他們手中的股票與股東,要遠得多。

  未決的重組牽動的,不只是股東對未來利益的期待。“我們公司在操作上市。”一位山西小股東的困惑是,會計師事務所要求他們對持有的光大股份資產減值準備以及相關的情況做出回答,這些會“影響我們當期的報表數字”。他希望得到關于財務重組時間段的說法。

  但仍沒有人回答這個問題。

  虧損彌補難題

  重組方案只能靜靜等候,而現實同樣嚴峻。

  光大銀行2005年度報告初審稿(以下簡稱“2005初審年報”)顯示,2005年末,光大銀行的核心資本為負30.42億元,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49%,遠低于4%的監管要求。與此同時,截至去年12月31日,光大銀行未彌補虧損為139.11億元。

  與-30.42億元核心資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4年的核心資本——137.76億元。

  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的股東代表說,“為什么出現這么大額的虧損,是因為之前并沒有按照2001年度的新會計準則進行準備計提,而2005年進行了巨額的準備計提,如果以往都能進行計提,我們的問題會及早暴露,可以早點發現不良資產問題”。

  而管理層的回應是,他們已提出了部分解決方案,包括股東手中待審議的《中國光大銀行2005年度彌補以前年度虧損預案》。方案稱,2005年以前資本公積金全部彌補以前年度虧損;2005年當年凈利潤全部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今年1月1日起生效的新《公司法》規定,可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而資本公積金不得彌補公司虧損。但經過細致的分析,上述方案的前半部分仍有“自圓其說”的可能,在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出局的法律意見書中被描述為“可以作為擦邊球適用當時的法律(亦即過去的《公司法》等)”。光大銀行高管說,“我們行不得自行補虧,已經上書所有部門”。

  而在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的股東代表看來,更讓他擔心的是——即使通過現在的彌補預案,還有112.6億元巨大缺口,“是不是未來幾年都要繼續補虧,是不是未來幾年都不存在分紅的可能性?”

  郭友的回答是,雖然去年利潤27個億,今年利潤預計在25億-30億,“這兩年利潤都需要用來彌補缺口”。

  給郭友們底氣的是,“收購中國投資銀行的時候,財政部批準過我們用利潤補虧的政策,如果這兩個政策能堅持下來,未來可以用稅前利潤去補虧”。

  最后這項表決仍然通過,只不過,82.98%的同意率,在20來個表決項目中是最低的一項。

  王明權語氣堅定——只有國家支持才能解決企業自身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引進戰略投資者,盡早上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透明的監管,最大的保證股東的利益。

  不良貸款之辯

  在報告中,王明權直言不諱——新增不良貸款的上升勢頭未得到有效遏制。

  1997年并購中國投資銀行成為解釋巨額不良貸款的重要原因。但到底是因為新會計準則實行鉤沉出歷史遺留問題,還是經營中新問題體現?不少股東質疑這個問題。

  “目前的虧損是沒有考慮到關聯交易撥備的,以前我參加股東溝通會,說法是考慮到關聯交易和投資銀行的事情才有這么巨額的虧損,但是現在又說關聯交易沒有考慮進來,還產生這么大的虧損,我們不可理解。”一股東徑直拋出自己的疑問。

  之前的解釋稱,針對關聯交易,并沒有計提相應的撥備——這個問題將通過財務重組最終由國家解決。

  “用過去的問題解釋現在的不良貸款增長,有所欠妥。”紅塔股份代表認為,要保證股東的知情權,關聯交易到底還有多少有多大,要有明確的解釋。

  “目前國內整個銀行業經營形勢這么好,為什么光大的經營沒有大的改觀,2006年業績反而不如2005年?另外,2006年上半年新增不良貸款達到了10個多億,這跟銀行的管理有何關聯?”股東們的提問越發尖銳。

  郭友的解釋是,不良資產部分來自收購中國投資銀行遺留的不良資產,隨著時間推移,清收難度越來越大;另外一部分,是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幾個大的項目受到了宏觀經濟和政策的影響,比如說對一些信貸和證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貸款,因為證券業的問題和股市的低迷,急劇出現了大的不良貸款。

  “2005年開始,我們對貸款的要求相當嚴格——盡管有股東還提出質疑。我們加大了清收,2005年凈增加的不良貸款是17.4億元。今年上半年貸款有較好轉變。”郭說。

  同時,光大銀行高管辯稱,去年的賬面利潤是27億元,加大了歷史問題的撥備后,真實的口徑是12億元。從這個角度看,實際上今年的利潤有一個比較健康的增長。

  郭友坦陳,經營中的最大問題是信貸資產的質量。目前進行的組織架構、業務流程、人員配備等各方面的加強,有助于提高資產質量。另外資產結構也做了調整,加大了風險較低業務的發展。

  “對私人業務的不良貸款比率是1.9%。加大了和國開行的合作,聯合貸款和擔保下的貸款,2005年是200億元,2006年為300億-400億元。這保證近幾年新發生的資產業務相對平穩。”郭友說。

  他試圖讓股東們對銀行的新戰略有更大的信心——過去光大銀行已提出終端市場定位,使自己與匹配客戶連接度更強。還提出,公司業務占比80%以上,加大對私業務,增加儲蓄存款和私人貸款;不僅增加信貸收入,也增加非信貸來源。而且,取消了分行的審批權力,派駐風險總監,以“垂直審批,提高效率”。

  盡管有這些改善性做法,在管理層看來,只有踏實走好“財務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盡快上市”這三步,光大才有可能重生。

  提問持續了1個半小時,主席臺上就座的三人臉色平和。只有一樣文件讓他們不安——股東投票之前,董事會秘書宣讀了來自銀監會的《關于光大銀行2005年監管通報》。文件中的措辭比起股東們的提問要尖銳得多,尤其強調了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撥備與監管要求的差距。

  一些股東代表告訴記者,上述通報還讓他們體會到過去已有的一個認識——作為金融監管部門,銀監會從光大銀行了解到的信息,遠多于眾股東。

  “并不意外,但還是很郁悶。”會后,一位股東代表這樣告訴記者。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