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銀行業上半年金融數據喜憂參半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 00:47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王妮娜 北京報道 銀監會近日公布的上半年銀行業金融統計數據讓人喜憂參半。盡管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期限結構得到明顯改善,但是中長期貸款增長加速讓人擔憂;宏觀調控和利率市場化進一步增加銀行經營不確定性,未來不良貸款反彈壓力較大。 新增中長期貸款占比增加 截至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短期貸款增加額高于中長期貸款增加額,貸款期限結構明顯改善。但在上半年新增貸款中,中長期貸款占48.06%,比上半年同期該占比高出約3個百分點,在投資過快增長拉動下的中長期貸款增長加速趨勢值得注意。 數據顯示,上半年短期貸款比年初增加11325億元,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10480億元。中長期貸款占各項貸款比重為45.4%;銀行貸款期限結構進一步優化。 但中長期貸款增長高位運行態勢明顯。根據央行發布的7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銀行中長期貸款新增1493億元,同比多增了1339億元,而短期貸款及票據僅新增146億元,同比多增674億元,緊縮政策抑制銀行放貸沖動的效果有限。 不良貸款反彈壓力較大 上半年我國全部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2827.2億元,比年初下降435.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7.5%,比年初下降1.1個百分點。但是考慮到上半年貸款增量大,不排除這個因素對不良貸款產生較大稀釋作用,未來不良貸款反彈壓力較大。 央行公布的二季度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每月平均新增貸款高達3627.4億元,高出去年上半年平均值1205億元;龐大的分母對不良貸款率的計算具有“稀釋”作用;不良貸款率之所以下降,貸款增加的貢獻度高于不良貸款余額下降的貢獻度。 此外,分行業看,銀行在宏觀調控重點行業的貸款余額大、占比高,11個產能過剩和潛在產能過剩行業的不良貸款余額較高,隨著宏觀調控政策實施,銀行面臨較大風險,貸款“保質戰”任務艱巨。 與此同時,到6月末,我國主要商業銀行計提貸款損失專項準備金余額增至3025億元,專項損失準備金缺口比年初減少1302億元,其中,12家主要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抵補率超出100%,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有55家,比年初增加2家,抵御風險能力增強。 高度關注利率風險 銀監會公布的數據表明,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不斷優化。上半年主要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包括手續費收入)總計383.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高達45.9%,保持了連續三年大幅增長的趨勢,其中代客理財等代理業務收入為5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0.8%。 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與凈利息收入的比率為1:5.1,高度依賴息差收入的盈利結構對銀行風險定價和風險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專家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缺乏先進技術對利差敏感性缺口和持久期缺口進行分析管理;風險定價能力也是一大軟肋,沒有歷史數據和同業數據,定價水平的提高還有待時日。隨著利率市場化,銀行如何控制風險和提升盈利能力,面臨嚴峻考驗。 當前迫于流動性過剩和貸款控制的雙重壓力,銀行投向債券的資金規模增幅顯著,防止債券價格波動帶來的市場風險也成為銀行亟待解決的難題。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