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穆迪對中國銀行業2006年總體狀況給予正面評價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8:03 銀監會網站
近日,穆迪公布《2006年中國銀行體系展望》,對中國銀行業財務實力、中國銀行業監管、外部經濟環境進行了綜合評價和展望。現將主要結論摘要如下: 一、綜合評價 通過銀行財務實力加權平均評級(BFSR),穆迪公司對中國銀行業基本層面保持穩定至正面的展望。去年,中國銀行業繼續保持積極的前進動力。大型商業銀行的改革步入正軌,5大商業銀行中已經有3家經過資本重組并在香港上市。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引入戰略投資者,并積極準備在海外上市。類似改革已擴展到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銀行和信用合作社,加強銀行運營、降低系統風險的改革與監管舉措已出臺。穆迪對中國銀行業所做的評級或是積極的,或是對當前評級的肯定(表1以及附件3)。
與2005年相同,穆迪2006年對中資銀行加權平均財務實力評級為E+,這仍然是穆迪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低水平,原因是銀行的財務基本面仍然疲弱,資本金水平、撥備和盈利能力相對較低。盡管許多中資銀行財務狀況有所改善,但其清償能力的持續性還有待檢驗。要提高經營水平以及競爭力,商業銀行就必須轉變其經營模式,注重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風險定價、盈利能力、產品創新以及業務多樣化。這需要長期努力。 二、關于主要銀行機構的分項評級 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平均財務實力評級(BFSR)為E+,并具有上升的趨勢。已經公開上市的中國銀行、建設銀行BFSR評級較高為D-,展望為穩定;中國工商銀行評價稍低為E+,展望為正面;農業銀行評級最低為E,展望為穩定。四大銀行存款評級均為A2,遠高出BFSR評級。與2005年相比,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評級均有調升。2005年,建設銀行BFSR評級為E+,展望為穩定;工商銀行評級為E+,展望為穩定。 股份制商業銀行平均財務實力評級為D-,除深圳發展銀行展望為正面外,其他均為穩定,存款評級基本為Ba2到Ba1之間。其中,交通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評級較高,BFSR評級為D,深圳發展銀行、廣東發展銀行評級較低,為E+(詳見下表)。 穆迪對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未給予BFSR評級,展望為正面,存款和債券評級為A2。 與2005年相比,穆迪將4大國有商業銀行和2家政策性銀行的存款和債券評級從穩定提高到正面,此前已提高了外幣主權債券評級以及外幣存款、外幣債券評級的國別上限。因此,以資產加權平均的中國銀行業存款和債券評級調升至正面。由于大銀行對金融系統十分重要并由政府控股,正面展望也反映了穆迪預計中國政府將繼續對大銀行給予有力支持。
三、關于監管環境 作為中國銀行業規制的制定者以及運營活動的監管者,中國銀監會成立之后,著力夯實監管的基礎要素,計劃在2006年底之前完成監管框架的構建并出臺關鍵監管規章,并努力在2012年符合巴塞爾核心原則的有關要求。 銀監會對資產質量的監管大大加強,要求銀行報送貸款遷徙的有關數據,并對貸款分類真實性、偏離度進行檢查。加強了對大客戶的風險統計與披露,防止過度授信,并加強了對房地產貸款的監管。 銀監會積極推進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重組與股份制改革,對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進行考核,制定了財務狀況以及公司治理的標桿和要求。專門成立了監管政策性銀行以及資產管理公司的銀行監管四部。 2005年,銀監會對商業銀行進行了CAMEL評級,一個有效的監管評級體系對于牌照發放以及將來存款保險收費都非常重要。銀監會對銀行業的監管主要依賴現場檢查,2005年派出了15280個檢查組,檢查了68360個機構,覆蓋了34%的金融機構。檢查發現的違規金額高達7670億元,比2004年高31.3%。但是銀行業案件的涉案金額大幅下降,且有61.6%的為陳案。銀監會需要平衡非現場監管與現場檢查,并更多地與銀行管理層以及其他外部審計進行會談,這樣將使監管更有效。 銀監會成立以來,積極提倡市場紀律,采取措施提高透明度,中國銀行業的透明度大大提高。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數據、不良比率以及資產管理公司對不良貸款的處置進度等現在都是定期公布。更重要的,銀監會把自己的主要監管措施、制度以及新聞都非常及時地在網站上公布。(More importantly, CBRC posts its key regulations and news on its website in a timely manner)。但仍然有些重要信息讓投資者、存款人以及其他利益有關者感到困惑,例如,仍然沒有發布系統的資本充足率以及撥備覆蓋率數據。 WTO后過渡期即將結束后,中國銀監會的市場準入監管將非常引人注目。2006年1月,銀監會頒布了各種機構的準入指引,這多少是對現有規制的完善,但對外資銀行的準入仍然非常嚴格。 四、關于銀行業的發展趨勢 在經濟強勁增長的同時,信貸擴張和貨幣供給增長加劇了過熱的風險。這種形勢將會考驗商業銀行剛剛形成的風險管理能力和內控機制,對于上市銀行尤其如此,因為上市銀行信貸擴張的壓力更大。政府近期提高貸款利率以及存款準備金率,抽緊銀根,可能抬高不良貸款水平。但這種潛在的資產質量劣變在近期會有所調整,長期而言,將會有利于整個體系的健康。 2005年不良貸款的下降主要取決于工商銀行不良貸款剝離,剔除剝離因素,截至2006年3月底的不良貸款額較上年同期增長16.9%,而由于銀行資產的迅速增長,不良貸款率基本持平。銀行尤其是改革后的大型實體繼續顯示出極高比例的關注類貸款,為不良貸款的2-5倍。此類貸款易受到經濟條件變化的影響。 通過公開上市,銀行股本持續增加,這顯著改善銀行資本狀況。穆迪認為,良好的資本實力將使中國銀行業能應對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經濟周期波動,同時,與亞洲同業更具可比性。對新增資本的謹慎使用將是積極的。 銀行業務的長期結構變化,諸如在零售業務以及收費業務方面的增長,將使轉型迅速的銀行獲得更大競爭優勢。但是這種轉變將在更加自由和競爭的環境中進行,銀行將面臨金融脫媒、浮動的利率和匯率以及更激烈的競爭,特別是在向外資銀行放開人民幣零售業務之后。 金融脫媒對銀行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快速發展的國內資本市場造就了更多優質客戶;另一方面,通過參與資本市場銀行業可以提高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的技巧。 2005年7月,中國放棄了固定匯率制,人民幣“有管理”的升值對出口商的影響較小,但對獲得大量外幣注資的大型商業銀行卻有較大影響。中國政府仍需繼續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使銀行和企業能有更多對沖匯率風險的金融工具,同時銀行業能增加在這個方面的中間業務收入。 WTO對中國銀行業開放要求的影響將會逐步顯現,但不會造成銀行體系的立即崩潰。外資銀行很可能定位于高端的零售業務以及在富裕的沿海地區的跨國公司。中國銀行業在這個領域將面臨激烈競爭。產品、服務以及有較高忠誠度的品牌將會是勝敗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外資銀行不能也不會去建立像中資銀行那樣龐大的網絡和客戶群體。 五、關于宏觀經濟環境 與2005年相比,強勁的國內需求、出口以及固定資產投資使得2006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但存在過熱跡象。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2004年1季度的43%減緩至2005年1季度的22.8%,但2006年上半年,已反彈至29.8%。 信貸以及貨幣供給擴張的壓力仍然較大,潛藏通貨膨脹以及過熱的風險。2006年上半年,貸款同比增加14.8%,同比增加2.2個百分點。M2的供給增加18.4%,增速同比增加2.6個百分點。 雖然流動性過剩在全世界是普遍現象,但在中國尤其嚴重。主要有4方面驅動因素:一是貨幣信貸快速增長;二是非常高的儲蓄率;三是貿易順差導致的巨額外匯儲備;四是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大量外幣資本流入。 面對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中國政府采取了調控措施,例如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提高貸款利率,實行新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等。 六、關于優劣勢 與2005年相比,中資銀行的優勢沒有發生變化,挑戰方面增加了一條,即債券市場增長帶來的金融脫媒。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