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和工行:H+A的蛻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30日 02:47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李濤 發自北京 走出香港中銀大廈的正門,躍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眼簾最醒目的便是工行的LOGO。中行(3988.HK)與工行,2006年中國金融改革一組奇妙的搭配,模式如此的相似,皆是“H+A”的上市模式,命運如此的不同,一個道路坎坷,一個順理成章。
盡管一波數折,6月1日中行還是實現了已久的夙愿,H股掛牌上市也與控股股東、幾家監管部門彌合了“分歧”。中行A股發行也已完成,再無障礙。 由于處在建行、中行、工行三家國有銀行梯次上市的中間位置,中行股改與上市帶來諸多反思、修正與妥協也就成為必然。 最初的修正來自對工行的注資,工行的損失類貸款并不像中行、建行那樣由公共資金沖銷,而是由工行自身的經營利潤逐步核銷,外匯儲備注資只是幫助其把資本充足率提高到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的及格線。決策層決心不在最后一個上市梯次的工行身上出現急功近利。 監管層的決心還體現在工行與高盛投資團隊的戰略投資協議形式,工行于是與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有了緊密的合作與協議約束。而此前,匯金與監管層一直就對中行與蘇格蘭皇家銀行銀團的“一拖三”協議不滿意,認為中行對銀團中的瑞銀和李嘉誠基金缺乏約束,這也導致了淡馬錫入股中行最初協議的被否定。 年初時,中行報上了“H+A”的上市方案,他們對這個照顧了各方意愿的方案得以通過充滿樂觀,甚至準備好了400多頁的境外上市文件。在1月初,中行的計劃得到了國務院國有銀行股改辦的批準。而證監會希望中行能發A股,但并未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更核心的是不希望在H股全流通。 匯金高層的態度是支持中行盡快上市,一位匯金高層更是對記者直言不諱:無論A、A+H,還是H+A模式,都要看能否全流通。在A股新老劃斷實行前,中行上市進程可謂一波三折。 可是緊跟在后的工行卻非常順當,工行在與高盛引資談判中的“強硬”態度,諸如提出加價且取得成效,獲得了匯金董事會成員的稱許。而且,由于匯金反思引入境外政府背景投資公司的弊端,工行主動擱置了與一些機構的引資談判,確保在1月底前完成了引資。進入2月,對于匯金高層所說的中行在上半年、工行在9月份的上市時間表,工行卻表示了“按自己的速度行事”。 7月5日,中行A股將掛牌,中行按照“6月發行A股”的既定計劃已到最后一站,再無懸疑。中行滿足了監管層希望出現一個規模不算龐大的優質大盤藍籌股的愿望,監管層在中行H股發行聆訊前批準了其上市計劃,匯金所持股份現時雖被界定為A股但也被預留了全部轉為H股的通道。皆大歡喜。7月1日,隨著工行向聯交所遞交H股上市申請,故事又將重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