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銀證通 一場短視的危險游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6日 09:29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FN記者 徐紹峰 一切似乎早有“預謀”,一切讓人百思難解。 “銀證通”被叫停了!
從山東,到上海;從深圳,到北京…… 近來“事態”蔓延的迅猛,讓很多人措手不及。開展了8年多、從未對資本市場穩定產生任何負面影響的“銀證通”業務,為何會突遭監管部門叫停?此番叫停,對銀證合作的未來和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究竟意味著什么?借“叫停”人為造成投資不便,究竟是監管層的高瞻遠矚,還是目光短淺的“危險游戲”? 為何叫停的是“銀證通”? 一切還得從今年5月8日說起。 這一天,中國證監會機構部出臺了一份“149號文件”。這份《關于落實〈證券法〉規范證券經營機構證券經紀業務有關行為的通知》,盡管字里行間只字未提“叫停”“銀證通”業務,但對證券經營機構提出的“五個應當”,卻沒有一條不是矛頭直指“銀證通”。在這份文件的“指引”下,各地證監局近來開始了大規模叫停“銀證通”的行動。券商間也圍繞近千億的“銀證通”客戶存量,摩拳擦掌,展開競爭。 監管部門為何會在股市剛剛走好的背景下,叫停“銀證通”業務? “銀證通”業務開展以來,券商特別是網點有限的中小券商,借助銀行網點、信譽、技術和客戶資源,獲得了快速發展;而銀行通過合作,也得到了存款,解決了資金短缺下的流動性壓力和資金運用問題,改善了負債。 這原本是一件雙贏的好事,為何“聯姻”8年后卻要被強迫“分手”?而且要分手的偏偏是“銀證通”? “銀證通”與目前的銀證轉賬、第三方存管最大的不同是,通過“銀證通”,銀行可以代理券商開戶,收取開戶費,分享券商的收益,而券商不僅失去了開戶費,也分享不到保證金利差;銀行還可以掌握證券投資者的開戶資料、委托記錄和交易結算記錄等信息。這讓證券監管部門和一些券商擔心:銀行會不會搶了券商的“飯碗”? 銀行搶了券商的“飯碗”? 要分析銀行會不會搶券商的“飯碗”,首先要分析“銀證通”有沒有對券商的“飯碗”構成威脅。 眾所周知,近年來,銀行為化解券商自營虧損、挪用保證金產生的窟窿、消化歷史包袱,促進券商規范經營,做大做強券商“飯碗”,發揮了巨大作用。“銀證通”業務,也是在券商生存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應券商要求,在豐富銀證轉賬功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為搞好“銀證通”業務,8年來,銀行付出了很大的開發成本、維護成本和人力資源成本,甚至承擔著墊資風險。而券商雖短期內失去了一些利益,但卻得到了銀行巨大的客戶資源。通過擴大交易量和經紀業務量,券商賺取了遠比其失去的要多得多的利潤。何況,在目前銀證合作中,銀行未對銀證轉賬收費。銀行這么做,是因為銀行著眼與券商長遠的、全方位的合作。至于“銀證通”發展中,券商擔心客戶資料泄露,先不說銀行獲得這些交易資料到底有什么用,即便以“第三方存管”取代“銀證通”,客戶證券買賣和資金劃轉信息,銀行也一樣能知道。因為證監會目前在非正式場合主推的國泰君安“第三方存管”模式的制度設計中,就要求銀行必須提供客戶查詢,以及股民在證券賬戶中的資金和交易信息。銀證轉賬也是如此。券商詬病的“銀證通”收費,其實僅是近兩三年的事,且銀行收取的僅是開戶費(根據央行有關中間業務收費管理規定),提供的卻是交易便捷、資金安全、信譽良好和成本低廉的服務。通過“銀證通”,客戶保證金有了安全保障,投資者獲得了實惠,不少缺網點、缺品牌的券商也借力銀行資源,業務獲得了健康快速發展,一些小券商已逐步發展壯大成了中型券商,券商通過“銀證通”收獲巨大。 事實證明,“銀證通”不僅沒有讓券商丟“飯碗”,反而使一些券商的“飯碗”更大、更結實了。 叫停“銀證通”,券商將會怎樣? 那么,如果證監會最終以“會”而不是以“部門”名義下發“封殺令”,券商將會怎樣? 恐怕不能一廂情愿地認為,叫停“銀證通”,對券商是好事。 中國金融業年底將全面對外開放,國外投行大舉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已勢不可擋。當前正是外資大舉進入中國的前夜,中國券商利用資本市場向好、股民開戶踴躍的契機,開墾市場、爭奪中低端客戶的良機。而“銀證通”的客戶群體恰恰處于中低端,充分發揮“銀證通”優勢,節省設立網點和尋找客戶的成本,券商可以迅速拓展市場,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叫停“銀證通”,無異于自縛手足、自毀前程。 不僅如此。由于叫停“銀證通”的同時,監管層未明確發展哪種模式的“第三方存管”制度,或“封閉式銀證轉賬”,因此,若此時全面叫停“銀證通”,不僅會讓投資者對保證金安全產生憂慮和恐慌,進而危及中小券商的生存,而且保證金的搬家或撤離,券商間的惡性爭奪,也會對中國資本市場本身產生震蕩,甚至毀掉來之不易的資本市場繁榮。 與此同時,考慮到銀證合作的基礎是銀證雙贏,如果停了“銀證通”,讓銀行僅承擔資金劃轉義務,銀行將會出于成本考慮,調整銀證合作策略,終止與券商的銀證轉賬合作,或對銀證轉賬實施收費。如果發展到這一步,券商將不能從叫停“銀證通”中獲得任何好處。 一場短視的“危險游戲”? 現在看來,叫停“銀證通”注定是一場短視的“危險游戲”。因為,此種思路跟當前國際國內金融業綜合經營的發展潮流和趨勢是背道而馳的。 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綜合經營時代的到來,從國際金融業發展潮流和趨勢看,金融一體化勢不可擋,金融業的不穩定性也要求金融機構通過綜合經營提高抗風險能力;我國政府制定的“十一五”規劃中,更是多處鼓勵銀證合作,鼓勵打通資本市場、保險市場和銀行傳統信貸市場之間的通路。顯然,銀、證、保適度融合不可避免。銀、證、保的適度融合,并不意味著風險不能控制,也并不意味著誰控制誰,或者誰吃掉誰。而是在嚴格監管下,通過合作,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戶,增強各自核心競爭力,獲得長久持續發展動力。無論銀行、證券,還是保險,要給客戶增加綜合回報,就必須給客戶提供便捷服務;要提供便捷服務,就必須相互間合作和聯手,以提供現代化的服務方案。而用一個賬戶解決多樣化需求,無疑是最現代化,也是最能讓客戶、機構、管理層和中國資本市場多贏的解決方案。 事實已經也必將反復證明,越是簡潔的、方便的,就越是國際的和具有無比競爭力的。當人們厭煩錢包里攜帶的銀行卡越來越多時,用一張卡滿足持卡人多種需求,就成為銀行卡業努力和發展的方向;同樣,當人們厭煩買基金開基金賬戶、買股票開股票賬戶、要存款開銀行賬戶時,通過一個賬戶,滿足客戶包括銀行業務、炒股、買基金、購保險等在內的所有需求,就成了整個金融業努力和發展的趨勢。叫停“銀證通”,割裂銀證間的資金紐帶,強行驅使客戶將錢分配到不同賬戶上,增加客戶開戶、轉賬的奔波之苦,這樣的做法必將被客戶拋棄。洞察此中玄機,人們就會明白,誰偏離或對抗金融業的創新潮流和綜合經營趨勢,誰就會被邊緣化,誰就會喪失競爭力,誰就會消亡在洶涌的金融市場競爭大潮中。 當保險在傾力與銀行開展“銀保通”合作的時候,“銀證通”的叫停,很難說不是一次短視的“危險游戲”;當所有的市場都在逐漸走向融合的時候,一個人為割裂市場的舉措,很難說不是逆潮流的傷及自身又自毀前程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