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漢橋報道
房地產信貸,這個一直為各大商業銀行業務首選的“香餑餑”,正受到房貸新政的考驗。
“住房貸款首付款比例提高了,一些無力承擔三成首付的市民肯定會推遲自己的買房
計劃,那么住房貸款的時間也自然會相應地延遲,我們的業務量也下降了,今年的原定經營目標肯定也完不成。”民生銀行北京某分理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去年國家一系列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實施之后,我們的房貸業務增速就明顯減緩,聽說還有很多銀行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現在,在新政策的影響下,估計各家銀行的房貸業務還會繼續下滑。”
“香餑餑” 受到沖擊
“近年來,由于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利潤率趨于下降,高利潤率的投資領域不多,而房地產信貸由于以高價值房產為抵押,風險較小,在較高收益預期的激勵下,房地產信貸成了商業銀行開展業務首選的‘香餑餑’。 ”一業內人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其實,在我國,房地產信貸已是各大商業銀行最好的收益項目,其在金融總量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高。據央行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05年年底房地產貸款達到3.07萬億元,占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的14.84%,與GDP的比率為16.75%;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1.84萬億元,占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的8.9%,與GDP的比率為10%。
現在,各大商業銀行都把房地產信貸作為低風險高收益的好項目,也是其資產中非常優良的一塊,由于房地產業的高利潤率原因,銀行自然能被吸引去放貸,所以,房貸市場仍是各大商業銀行爭奪的業務之一。
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狀是,由于這輪調控政策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首付款提高到了30%,一些無力承擔三成首付的購房者推遲了購房計劃,各家銀行的房貸業務肯定會下滑,各大商業銀行受其影響在所難免。
各大銀行“溫柔”接招
除商業銀行對住房貸款自6月1日起將實行首付款提升到30%外,還對首付款為20%的90平方米以下住房,必須堅持以“自住房為主”這條原則,目的是要防止利用銀行貸款購買多套住房行為。
央行特別強調,借款人申請住房貸款時應如實申報所購房屋的用途,不得將非自住房申報為自住房;商業銀行應按有關規定將相關信息及時錄入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商業銀行除了可以通過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獲取借款人的貸款信息外,還可以通過當地房地產主管部門獲取借款人的房屋交易、登記信息,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對“自住房”的判斷。
但有業內人士表示,為了保持銀行利潤的增長,各家銀行肯定會加速房貸市場爭奪戰,在投放業務量的壓力下,為了爭取客戶,各大商業銀行將要新制定的貸款政策細則肯定會比較“寬容”,降低審貸的嚴格性。
比如九部委令中,并未對套數有過多限制,對首付比例的限制標準僅以建筑面積是否超過90平方米為準,因此,銀行也不會直接將首付比例與客戶的購房套數直接掛鉤。招行、交行等銀行也表示,房貸屬于優質貸款項目,銀行已形成了一套風險評估體系;為了抓牢這塊業務,今后無論客戶辦理的住房貸款是第二套住房還是第三套住房,只要他能夠通過銀行的審批,銀行就不會提高首付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