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1日開始,我國將取消對外資銀行從事人民幣業務的限制;
·2007年1月1日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必須達標,否則將面臨退市準備。
新華網濟南6月4日電 (記者鄧衛華張建平) 我國118家城市商業銀行正在面對事關發展與存亡的兩場大考。
從2006年12月11日開始,我國將取消對外資銀行從事人民幣業務的地域限制和客戶范圍限制。中外資銀行將在銀行業細分市場等各個領域進行“短兵相接”,戰役將首先在城商行集中的大中城市展開。這將是一場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考試”。
另一場考試同樣令許多負重前行的城商行深感憂慮。按照銀行業監管部門要求,2007年1月1日前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必須達標,否則將限制業務發展和市場擴張。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就曾多次向一些資本充足率低、資產質量差的城商行發出退市準備的警示。
記者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城市商業銀行會議上采訪時感到,面對大考和國內同行紛紛轉型的壓力,“引進外資、跨區經營、尋求定位”成為城商行“應試”突圍的三大關鍵詞。
“開放年”勁吹開放風
資本充足率低于國際銀行業最低標準、不良貸款比率長期居高難下、撥備覆蓋率嚴重不足……大多數城商行自成立之日起就背負著這些沉重的枷鎖艱難前行。11年來,城商行通過引進外資,改善資產質量和經營狀況的愿望和步伐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來自銀監會的消息顯示,截至2005年底,共有10家境外金融機構以及國際金融公司先后與上海、南京、西安、濟南、北京、杭州、南充、天津、寧波共9家城市商業銀行實現戰略合作,外資股已占到城商行所有股權的5%左右。
外資入股后城商行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資本充足率的達標,同時還促進了城商行治理結構的完善、內控機制的健全以及經營效益的提升。
截至目前,已經有大連、重慶、長沙、武漢、南昌、沈陽等10多家城商行正積極與外資銀行進行洽談,有的銀行已達成合作意向。
原花旗銀行亞太區CEO夏保羅分析認為,城商行地處中國經濟活躍的大中城市,不僅掌握著大量的客戶資源,而且與地方政府關系密切,加上總股本盤子較小、參股成本較低,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將是海外金融資本追逐的熱點。
中小銀行的跨區域沖動
4月26日,上海銀行寧波分行正式開業,這是上海銀行在上海之外設立的首個直屬分行。上海銀行因此成為我國首家跨省(區、市)設立異地分行的城商行,原本立足“本土服務”的城商行就此吹響了跨區域經營的號角。
在資本約束、效益約束、風險控制等多重限制下,以徽商銀行為代表的另一種非完整意義上的“跨區域經營”模式引人關注。2005年12月28日成立的徽商銀行,是在吸納合肥、蚌埠、淮北、馬鞍山、蕪湖、安慶6家城商行以及銅陵、六安、淮南、阜陽等7家城市信用社股份的基礎上設立的,是我國省內城商行的首次大規模整合。
令人擔憂的“定位雷同”
面臨未來幾年外資銀行全面壓境的考驗,幾乎所有的城商行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尋求適合自己的定位。這其中,被各地城商行董事長和行長提及最多的是兩個詞:中小企業、零售銀行。
起步之初就專注于民營和中小企業業務的民生銀行副行長洪崎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要防止銀行從前一個同質化同時轉向另一個同質化。一些銀行在戰略轉型和尋求定位中,將這一業務外包給專家,然后得到幾乎完全相同的結果。這種幾乎雷同的定位“引智”沒有任何意義,城商行在尋求定位中要防止這種情況。
銀監會二部副主任肖遠企則認為,對于118家城商行而言,除了少數可能發展成區域性大銀行外,大多數應定位于特色銀行或社區銀行。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