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 > 正文
 

銀行改革步履維艱 未來5年或風險上升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2日 02:38 中華工商時報

  本報記者 劉黃

  近日,花旗集團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經濟學家沈明高撰文指出:中國銀行業改革是迄今為止最為艱難的改革之一,盡管考慮到經濟的強勁增長與政府的支持,銀行近期內發生危機的可能性很小,但在未來5年內,競爭的加劇與股權的多元化將可能導致風險上升。文章指出,雖然在監管框架、風險控制體系與股權結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當前
銀行改革成功與否還取決于其他的一些條件,其中包括國有企業改革和銀行業的進一步開放。

  兩位作者在文中回顧,經濟改革的目標之一便是建立現代銀行體系以改善資金配置效率。然而,

銀行改革是迄今最為艱難的改革之一。經濟改革伊始,中國即邁開了重組銀行體系的步伐。在經過大約25年的努力之后,銀行改革的任務仍未完成,銀行改革尤如登山———目標明確但步履艱難。到目前為止,中國建成了以四大國有銀行為支柱的銀行體系,但至2003年末,政策性銀行與國有商業銀行之和仍占全部金融機構總資產和總負債的60%以上。如果說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那么,改革的第二步———旨在提高商業銀行的效率并使之謹慎經營———的難度更大。

  文章說,銀行體系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解決銀行業普遍存在的道德風險問題,隨著改革的推進,銀行的自主權迅速擴大。然而,由于銀行業務本質上是一項具有風險的活動,要使商業銀行朝著效率與審慎的方向改進,有兩個制度性的因素至關重要:第一,銀行需要一個適當的內部治理結構使決策者的激勵與職責達到平衡,以防范風險的產生。第二,銀行需要一個運作良好的外部體系,包括監管框架、信息共享與利率決定機制。

  二十多年來,為了改善銀行業狀況,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政策變革,這些變革包括:(1)為了改善貸款結構,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給予商業銀行管理人員更大的決策自主權與更多的激勵;(2)上世紀80年代組建了10家左右的股份制銀行,目的是對國有大型銀行的業務進行補充,并形成競爭壓力;(3)為控制日益膨脹的不良貸款,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銀行行長責任制;(4)上世紀90年代末建立資產管理公司,以幫助銀行處置不良貸款,加快銀行體系的重組進程;(5)按照中國加入W TO的相關條款,對外資銀行開放市場。但本篇文章認為,這些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很有限。在過去幾個月里,有關銀行的丑聞的高頻率與嚴重性,至少使人們開始思索兩個問題:第一,盡管官方數據表明不良貸款在迅速下降,但銀行賬面上未為人知的黑洞到底有多大?第二,中國能夠成功地改革其銀行體系,但又不引起銀行危機嗎?

  文章的觀點是,由于以下原因,中國銀行業近期內并不存在嚴重的風險。

  首先,中國的銀行仍然十分依賴政府信貸與補貼。除非政府同樣陷入流動資金困境,銀行短期內不會面臨破產風險。

  其次,快速的經濟增長使銀行存款持續攀升,為銀行提供了所需的流動資金。再次,銀行體系內部分金融機構或部分地區的金融機構處于相對健康的狀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

中國經濟能夠在過去25年里保持強勁的增長。最后,持續的經濟增長使中國政府更有能力承擔改革帶來的成本。顯然,銀行體系改革正在加速前進。

  但文章也指出,即使近期內并不存在嚴重的風險,但不容樂觀的是,真實的不良貸款率有可能大大高于官方報道的數據。根據

銀監會的數據,2005年底銀行業不良貸款比率已由兩年前的23%下降至10%。然而,由于以下原因,實際情況有可能并不樂觀。第一,雖然幾乎所有商業銀行都采用了五級分類體系,但分類的標準仍然由銀行制定。因此,一旦使用嚴格統一的分類標準后,不良貸款比例會有所上升。第二,最近報道出的丑聞表明銀行內部存在未被人知的黑洞。一些丑聞涉及到幾年前發放的貸款,其他的則與銀行經理攜巨額資金潛逃有關。

  而除此之外,文章同時認為,更為重要的是,目前中國銀行的改革方案尚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改革并沒有完全切斷政府與商業銀行之間的聯系。只要政府仍持有商業銀行的大多數股份,激勵問題就無法得到解決。對尚處在改革階段的商業銀行,國外戰略投資者仍然心存疑慮,政府無法向他們保證將來不會再次調整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2)由于市場進入壁壘,銀行業內的競爭受到限制;(3)對于大多數商業銀行來說,破產并不可行。如果它們陷入財務困境,毫無疑問政府將再次出面幫助它們渡過難關;(4)商業銀行的維持與運轉仍然依賴于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流動資金。

  文章據此分析,在目前的銀行體系下,至少應存在三種可能危及銀行業的風險:第一,經濟突然出現衰退,導致流動資金減少;第二,根據W TO條款,中國在2006年底之前必須對國外銀行開放市場。國外銀行的進入以及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可能導致國內商業銀行存款迅速減少;第三,人口結構的改變以及未預期到的經濟沖擊將可能導致儲蓄率的下降。

  文章認為,雖然近期內中國的銀行業不會出現大規模的萎縮,在必要的情況下國家有足夠的資金來幫助銀行渡過難關。但這種情況不會一直持續下去;雖然政府的政策性努力對于銀行體系改革至關重要,但不足以確保改革的成功。為確保銀行體系改革的成功,在一系列領域內進行深刻的變革至關重要。這些改革應該包括:首先,外部環境的改善,如國有企業私有化、信用文化的培育是銀行改革成功的先決條件;其次,在制定并實施銀行監管與重組政策上,銀監會與人民銀行需要更大的自主權,這將有助于提高政策的效率;第三,由市場來監督銀行與由監管者進行監督同樣重要;最后,對部分銀行進行拆分有利于提高改革措施的效率,改進競爭規則,并有助于引入國外戰略投資者。雖然實現上述一些條件,如拆分大銀行在政治上比較困難,但對于一個成功的政策組合而言,這些條件必不可少。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5,49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