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申屠青南 郭鳳琳 北京報道
全國票據融資正在對傳統信貸起著明顯的替代作用。數據顯示,在2005年新增的2.4萬億人民幣貸款中,有20%是通過票據融資獲得,貼現利率和轉貼現利率則逐步下行。
央行昨日發布的《2005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顯示,2005年末,票據融資余額
為1.63萬億元,約占全國人民幣貸款余額的8%,其中商業銀行總行票據融資余額為2479億元,占比為15%;票據融資新增額為4700億元,其中商業銀行總行票據融資新增額為640億元,占比為14%。
《報告》顯示,貼現利率和轉貼現利率逐步下行。據統計,北京、遼寧、上海、山東、廣東、重慶等地3—6個月貼現加權平均利率從2005年第一季度的3.6%左右下降到第四季度的3.2%左右;同期的轉貼現加權平均利率從2.6%左右下降到1.8%左右。隨著我國貨幣市場日臻完善,轉貼現利率基本實現了市場化,與同業拆借利率、銀行間債券市場利率等緊密聯系,走勢趨同,成為貨幣市場利率向實體經濟傳導的敏感信號。
《報告》認為,票據融資市場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票據融資“空轉”虛增信貸規模,導致區域貨幣業務總量信息失真。近年來,個別金融機構為吸收保證金存款,反復開出銀行承兌匯票并進行貼現,出現企業存款和信貸規模同時虛增的假象。此外,目前短期融資券在發行方式、流通期限、市場交易等方面較適合大型優質企業,尚難滿足中小企業的短期融資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