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行競標:誰和誰的游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1日 13:23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萬云 來源:中國經營報 廣東發展銀行(以下簡稱“廣發行”)重組并引進新股東的競標,正在上演“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故事。中資企業的加入,客觀上為競標價格不斷攀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在競標成功后,最大的獲益者卻是外資機構。
廣發行重組自2005年正式啟動。2006年初,以美國花旗、法國興業和中國平安保險為首的競標團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在這個過程中,花旗、法國興業等外資財團不斷提高價格,將收購溢價從1.7倍提高到2.2倍。2006年2月底,由于收購溢價的急劇升高,有消息稱平安保險已萌生退意,三足鼎立變成兩強相爭。但4月底,監管部門對外資收購廣發行股份做出批復,不允許突破現行法規。這樣,花旗、法國興業兩大財團的收購方案必須修改,而平安保險似乎也從未公開表示過退出廣發銀行的股權競標。 在這場硝煙彌漫的競標戰中,中國華聞、中國石化(600028)、中糧集團、寶鋼集團等大型國企紛紛與外資結盟,共同組成投資團隊。這些大型國企所表現出的不惜一切代價參與金融業的意圖,客觀上為競標價格不斷攀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中糧集團、中信集團參與的花旗競標團和中國華聞(后退出,由寶鋼集團承接)、中國石化參與的法國興業競標團,分別報出了283億元和276億元的價格,市凈率達到2.2倍左右,超過了花旗、匯豐等國際頂尖上市銀行的市凈率水平,也遠遠超出了國有銀行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的價格。 從已有的報道分析,上述企業參股金融業,被認為是多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希望打造中國式“GE(通用電氣)”的戰略部署之一。但問題在于,即使從減少投資風險、突出主業兼顧多元化經營的目標看,上述企業是否適合出資數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投資廣發? 鑒于本次投標價格之高,以及銀行業務未來對資本的巨大需求,我們幾乎可以認定,重組后的廣發行不僅在較長時間內不可能分紅,而且還需要繼續投入大量資本。就資金性質而言,國有企業,特別是像中國石化、寶鋼集團、中糧集團這樣的實業類企業,做這樣的投資應該是不合適的。至少在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方向中,上述企業所確定的主業中都沒有包括金融業。 根據國資委的要求,中央企業必須堅持突出主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對外合資合作和并購活動等應遵循突出主業的原則,嚴格控制非主業投資活動,避免盲目擴張,減少投資風險。對非規劃內、非主業的投資項目,實行核準制。如果將有限的資本投向金融業等不熟悉的領域,不僅會面臨較大風險,而且會損害核心業務的競爭力。 以寶鋼集團為例,集團2004年鋼產量只有2000萬噸,占全國的市場份額不到10%,在全球排名第6位。與國際一流鋼鐵企業相比,寶鋼在產業規模、高端市場占有率、自有知識產權、持續成本優勢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在此背景下,寶鋼將寶貴的資金投向廣發行,顯然是與“突出主業”方向背道而馳。中石化雖然在2005年實現了超過400億元的利潤,但從實施國家能源戰略的長期需求來看,其資金并沒有寬松到可以用于蜻蜓點水式多元化投資的地步。而中糧集團雖然連續10年進入世界500強,但年利潤還不到10億元,拿出數十億元投資廣發,也非務實選擇。 價格與回報相匹配是最基本的商業原則,但本次國有企業參與競標廣發行,卻并不符合上述基本商業原則。按目前方案,花旗和興業作為戰略投資者,只需投入70億元~115億元,持股25%~40%,就可以獲得銀行的實際控制權。如果按照監管部門批復對競標方案進行修改,外資機構的出資額就更低了。而國有企業投資團隊共需投入130億元~170億元,多家企業共同持股45%~60%,卻并不能獲得廣發的實際控制權和經營主導權,其角色只能是財務投資人。這等于是“付了金價,買了黃銅”,為他人作嫁衣裳。對于國有企業而言,顯然是不合算的買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