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于曉娜
香港報道
中國工商銀行上市在即,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下稱“工銀亞洲”,0349.HK)將何去何從?
3月21日,工銀亞洲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朱琦在工銀亞洲2005年度業績新聞發布會后表示,從目前來看,工銀亞洲的上市公司地位不會改變。工銀亞洲是工行的控股子公司,后者持有工銀亞洲59.7%的股份。
2005年,工銀亞洲綜合稅后盈利9.81億港元,相比2004年增長29%,每股盈利上升14%至0.91港元,末期派發股息0.35港元。到2005年底,工銀亞洲總資產為1154億港元,同比增長16%,資本充足率為15.8%。
《21世紀》:工行上市之后,工銀亞洲的地位將會發生變化嗎?
朱琦:目前來說,我們仍然繼續維護工銀亞洲的上市地位。
工銀亞洲是香港本地注冊的上市公司,工行在香港市場還是會以工銀亞洲為主。這個戰略方向,不會因為母公司(工行)改制和在香港上市,而受到影響。
《21世紀》:最近業內有工行可能將工銀亞洲私有化的傳聞,你們做何評價?
朱琦:工銀亞洲作為工行的上市公司已經有五年多的歷史,對工行整體業務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首先,工銀亞洲對整個工行了解國外資本市場運作、增強管理上市公司能力等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業務上,我們跟總行沒有任何沖突,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只是母公司和子公司劃分的問題。工行以前的整體戰略是專注國內業務,但是過去幾年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海外業務和國際業務發展速度非常快。其中,海外業務主要是以工銀亞洲為旗艦來發展。
第三,在法律關系上,工行(上市后)是在國內注冊的H股公司,我們是在香港注冊的紅籌股公司,兩者沒有任何沖突。
因此我個人認為我們之間的利益并不沖突,而是相互支持的。所以,從現在來看,我們確實沒有計劃要把工銀亞洲私有化,我們不認為有變動的必要。
《21世紀》:工行是否會考慮通過工銀亞洲進行海外的其他業務?
朱琦: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以香港市場為主體,盡管我們已經在香港發展多年,但是香港銀行市場的發展空間仍然很大。
《21世紀》:收購華商銀行后,工銀亞洲已經向國內監管部門申請人民幣業務,牌照何時可以拿到?
朱琦:從事人民幣業務是工銀亞洲收購華商銀行的戰略考慮。至于多長時間可以拿到牌照,還要取決于國內監管機構的審批時間,還有許多技術手續要處理。收購華商銀行以后,對華商銀行的章程、董事會改組等都要得到監管機構的批準,所以具體時間很難掌握。但是,我們已經開始啟動這項工作。
《21世紀》:華商銀行在國內的業務會不會與工行形成競爭?
朱琦:不會,因為第一,華商銀行的規模很小,目前總資產只有1154億港元,而工行總共有6萬多億人民幣的資產。
第二,華商銀行的業務范圍很小。華商銀行主要是為工銀亞洲的香港客戶在內地發展提供延伸金融服務,因此從服務的客戶對象來說,目前與工行也沒有沖突。我們不會在貸款、存款上做很大的規模,主要發展高端客戶理財、財務顧問和一些風險防范產品等業務。
《21世紀》:工行現在已經與高盛開始正式合作,這對工銀亞洲有什么意義?
朱琦:上個星期,工銀亞洲與工行集團、高盛集團啟動了戰略合作工作會議,其中有一項就是跟工銀亞洲的合作。工銀亞洲去年IPO收款行的業務發展比較快,與高盛的合作,將會增加IPO收款行的數量。
另外,高盛作為投行,在海外收購合并融資方面,將會首先考慮將相關業務交給工銀亞洲。并且,高盛也將幫助工銀亞洲進行資產負債表的調整和改進,提升工銀亞洲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