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行業動態 > 工行上市進行時 > 正文
 

詳解工行引資 完整構建混業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9日 15:19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李利明 北京報道

  上周,中國工商銀行和美國運通公司在北京慶祝了牡丹運通卡成功發行一周年。但與一年前相比,慶祝的背后是兩家公司關系的變化。隨著1月27日工商銀行與高盛投資團戰略投資與合作協議的簽署,運通公司成為了工行的股東。

  事實上,工行很滿意其在春節前塵埃落定的引資工作。

  37.8億美元,近10%的股份,一家投資銀行(高盛集團)、一家保險集團(安聯集團)、一家信用卡公司(美國運通公司)組成的投資團,內容眾多的全面合作協議。

  對于一家志在混業的

商業銀行,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

  期望的結果

  當然,這是工行一年零三個月努力的結果。

  銀行股權收購通常以凈資產為基礎,同時考慮資源稀缺情況等市場供求關系,最終價格表現為經

審計凈資產值的一定倍數。高盛投資團以37.8億美元的價格購買工行近10%的新股,其中,高盛出資25.8億美元;安聯出資10億美元;運通出資2億美元。這一價格比去年8月30日簽署諒解備忘錄時確定的價格高了5%,在每股凈資產的基礎上溢價22%,這一溢價水平超過了美國銀行參股建行的15%和蘇格蘭皇家銀行參股中行的17%。

  據了解,從2004年10月開始,在與潛在戰略投資者進行接觸之時,工行就確定了三點定價談判原則:一是由于工行在財務重組后將具有良好的業績表現和資本實力,戰略投資者進入應采取溢價政策;二是先不談具體價格,只就定價政策和方法進行談判;三是引進戰略投資者談判初期盡量多地接觸潛在投資者,提高競爭性。

  這些原則有助于工行能夠獲得一個高于凈資產的投資溢價。

  按照姜建清的說法,這個結果一方面與工行自身的特點和在中國銀行業的地位有關,另一方面與中行和建行先于工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工行的投資價值被境外戰略投資者逐步發現和發掘有關。

  在投資團中,高盛集團將協助工行搭建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提高工行在資金交易、資產管理、公司與投資銀行業務、產品創新、不良資產處置等領域的金融創新和產品開發能力;安聯集團將重點與工行在銀行保險業務領域開展合作;運通公司將繼續深化與工行在聯合發行

信用卡方面的業務合作。

  據了解,高盛將為工行提供一系列的技術支持和培訓,包括無償向工行提供信息技術系統,至少派駐50名專家入駐工行;邀請不少于50名工行高層人員參加由高盛高層組織的培訓;邀請不少于50名工行普通員工到高盛參加培訓;高盛的專家在工行進行不少于50次培訓,等等。

  保護的利益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為了防止境外投資者在短期內套現獲利,在引資協議中,該項交易的鎖定期被確定為:在交易完成后的3年之內不得轉讓,或者在IPO之后2年之內不得轉讓,兩者取時間較長者,這就意味著戰略投資者至少有3到5年的投資鎖定期。

  可以看到,工行并沒有引進國際上的大型商業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

  “我們在確定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類型時,對于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進行了利弊權衡”,工行有關人士說。

  商業銀行業務合作伙伴雖然從公眾角度來看可以幫助工行改善經營業績,但是,縱觀國際上的商業銀行,像工行如此巨大規模(2005年末總資產超過6.4萬億元)的并不多,并且可能不愿以少數股東身份投資自身的核心業務領域。此外,隨著2006年末中國入世過渡期的結束,這些商業銀行將在國內開展大規模的擴張,這將與工行在戰略意圖上有利益沖突。

  而保險業務合作伙伴將可協助工行開發銀行保險業務的潛力,有助于拓展工行的業務組合和減少利益沖突。在有多個投資者的引資結構中,具有更大吸引力。并且,這類投資者可能較愿意進行少數股權投資。

  其他業務合作伙伴,其優缺點與保險業務合作伙伴類似,有些業務目前中國內地銀行還不能涉足。

  這背后,是工行的混業目標。

  事實上,混業經營是國際金融業發展的方向,中國監管機構也在進行實現這方面突破的準備和探索。同時,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業務形態已經產生了很大變化——信貸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不斷下降,這一點在工行身上尤其明顯。

  工行行長楊凱生在2月14日召開的工行全國分行長會議上透露,2005年,在工行6.4萬億總資產中,貸款的比重僅僅占到了50.8%,非信貸資產已接近半壁江山;今年工行貸款占總資產的比重將低于50%,同時,工行也將出現資產投資交易收入加上中間業務收入大于存貸款收入的情形,正在面臨著業務結構和盈利結構的多元化轉型。

  工行最終選擇了高盛、安聯和運通。在一系列的戰略安排中,包括了與安聯的戰略合作不以設立合資保險公司為前提;為了保護核心個人客戶,工行與運通也不會建立合資信用卡公司,等等。這些都在最大限度上保護了工行的利益。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