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商業銀行高等次級債粉飾虛弱的自主創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0日 14:51 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 | |||||||||
摘要:在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次級債發行規模接近核心資本50%上限的背景下,銀監會可謂急中生智,短時間內推出極具“中國特色”的“高等級次級債”。此舉實質上降低了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4%的要求,是銀行監管的一次退讓或倒退。這種監管的退讓,將使銀行不能在硬性的資本約束下,調整銀行業務結構和資產結構,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商業銀行“跑馬圈地”的粗放型的規模擴張,而對挽救危機沒有任何實質的作用。
12月上旬,銀監會已經向商業銀行及各地銀監局發布通知,允許商業銀行發行高等次級債,并按照規定計入銀行附屬資本。業內人士稱,銀監會此次動作非常快,在10月份的時候,銀監會、證監會及部分銀行等方面的人員還在進行集體探討,沒想到這么快就發布了通知,而10月底時工具的名字都還沒確定。 按規定,商業銀行的附屬資本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100%,而計入附屬資本的普通次級債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50%。正是普通次級債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50%,讓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稱為“利用發債提高資本充足率是有條件限制的”。而目前多數銀行的發行規模已接近這一上限,通過發行次級債提高資本充足率的途徑似乎快走到了盡頭。正是為了繞開“普通次級債不得超過核心資本50%”的監管條例,提高附屬資本在監管資本中的比重,銀監會采取退讓姿態,推出高等級次級金融債券。其特點一是期限長,高等次級債的期限在15年以上,發行之日起10年內不得贖回,10年后在得到銀監會批準后具有一次贖回權;二是利息遞延,發行人(銀行)有權決定高等次級債的利息支付;三是損失吸收,銀行陷入經營困境時必須遞延本金和利息。 比較國際市場,商業銀行的附屬資本的主要構成,包括了非公開儲備,混合型債務工具,中、長期的次級債務,以及用于防范市場風險的短期次級債務。但具有類普通股性質的“高等級次級金融債券”還是前所未有,這不可不謂是一次“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 評述:在巴塞爾協議中,除非銀行破產或清算,次級債不能用于沖銷銀行壞賬,主要作用在于保持資產的流動性。其初衷是強化銀行運用自有資本消化不良資產,限制銀行規模過度擴張。此次銀監會醞釀的“高等級次級債”,更改了次級債的性質,在資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情況下,實質上降低了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4%的要求,是銀行監管的一次退讓或倒退。這種監管的退讓,將使銀行不能在硬性的資本約束下,調整銀行業務結構和資產結構,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商業銀行“跑馬圈地”的粗放型的規模擴張。其后果必然是在某些“優化”指標的表面下,不良貸款不斷反彈,銀行盈利能力低下。而這些現象,在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歷程中早已經屢見不鮮。但是有觀點認為,只要銀行能保證一定的“活水”,即使不良貸款再多,也不會有破產的危險,沒有必要強調核心資本充足率一定要達到4%。這種觀點的問題在于誤解了銀行會計價值的概念。實際上,真正重要的不是銀行資產的會計價值,而是它的經濟價值。不良貸款的比例越高,在資產規模不變的情況下,銀行未來的現金流越少。當銀行的資產收益率(ROA)和股本收益率(ROE)為負時,流動性問題爆發將使銀行走向破產。“高等級次級債”所起的作用,充其量也就是推遲了銀行破產清算的日期,對挽救危機沒有任何實質的作用。 [本文由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www.unbank.info)授權新浪網獨家發布,未經銀聯信或新浪網許可,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