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意外近身 中行保持緘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4日 11:58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巫燕玲 溫秀 正在上市關鍵時刻的中國銀行再度傳聞上身。 12月20日,有媒體稱,中國銀行戰略投資者美林國際已將其持有的價值7.5億美元中行股份轉讓給美國兩家對沖基金。
記者就此向中行求證時,中行行長助理朱民表示:“(美林國際)跟我們沒關系,我們只和RBS(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有合作關系”。當被問及是否擔心監管部門對此有異議,使得合作橫生變數時,朱表示:“我不知道,而且也沒有必要知道這一切。” 美林國際是否違規? 記者就此消息向香港多位投資界人士求證,有消息人士稱,此消息的確已在業界傳播,而且內地中行、外管局等有關方面也已獲知此消息。但記者未能從美林國際方面得到任何回應。 RBS、美林國際及富豪李嘉誠此前組成財團入股中國銀行10%股權涉資31億美元。其中RBS出資16億美元,其余15億美元由美林國際及李嘉誠私人慈善基金平均出資,各持股約2.5%,禁售期為3年。 事實上,就在國內關于國有銀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是否涉嫌賤賣的爭論鋪天蓋地的時候,RBS的股東同樣也怨聲載道。朱民不久前曾坦承,中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談判的最后階段,由于信息走漏,兩個星期內,蘇格蘭皇家銀行的股市市值跌去了70億英鎊、140億美元。迫于股東壓力,蘇格蘭皇家銀行把美林國際及富豪李嘉誠拉入了風險共擔的陣營。 而這似乎也給以后的種種不確定性埋下了伏筆。被RBS拉進來美林國際和李嘉誠到底有多大的誠意,就顯得相當耐人尋味了。 隨后的疑問是,果真如此,美林國際將股份再轉賣是否涉嫌違規?對此,某香港大型投行人士認為,如果按照之前RBS與中行簽訂的策略投資協議,由于當時是采取“一拖二”的方式以財團形式入股,美林國際只是財團中的一員,而非獨立身份,所以禁售期限制是否適用美林國際尚待考究。 對此,香港大福證券研究部主管麥德光認為,按照慣例,美林國際出讓股權給對沖基金的方式,有兩個方面的可能性,一是已經獲得承銷商的許可,美林國際轉讓股權,徹底退出。二是與對沖基金簽訂一個合約,類似一個期權,然后到中行上市時再進行交割。他認為,前種可能性較大。由于設有禁售期,所以即使對沖基金獲得了中行的股權,但在中行上市以后,也會受到禁售期的影響。 麥德光則認為這個消息在市場面上來說并非完全負面。因為美林國際本身旗下也管理了一些對沖基金,而這次的轉讓方——兩個對沖基金的規模也相當大。美林國際在中行上市之前轉讓中行的股權,可能是一種投資策略的轉移,也可能是一種套現。之前美林國際跟隨以RBS為首的財團入股中行。當時業界認為美林國際花費了7.5億美元“代價”參股中行意圖換取承銷商資格,但美林國際則最終出局,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對沖基金圖謀 在中行上市關鍵時刻,美林國際此舉被解讀成為不看好中國銀行的信號,而接盤者又是近年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的海外對沖基金,令國內人士甚為擔憂。 此次披露的兩個對沖基金,在香港均有辦事處。其中的Och-Ziff對沖基金是全球最大的20家對沖基金之一,管理著140億美元資產,在紐約、東京、中國香港等地開展業務,是最早開展亞洲業務的美國資產管理公司。 另據深圳證券業內人士透露,此前 Och-Ziff負責人也曾與深圳證券業內有關人士對話。他曾表示,他們將在中國進行私募股權投資,其投資策略是“不會在5年內將公司股權賣掉,而會在5至10年通過管理,將之做成行業領先企業。” 麥德光告訴記者,從公開的數據上看,這兩個對沖基金并沒有對香港的藍籌股做大規模的投資,倒是在二三線股中可見其身影。他認為,國內投資者對對沖基金可能有片面的印象。事實上并不是任何對沖基金都有破壞性,也有一些是實行長線投資的。根據對沖基金的特性,對于中國銀行這種比較大型企業的股票,也會看重其基本因素,有可能會做長線投資。 銀行引資警惕 事實上,中行在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的過程中一直面臨著來自各方的質疑。 11月初,一向低調的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出人意料的以個人身份發表了對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的看法,提出了關于引進戰略投資者的五個標準。隨后在12月初的新聞發布會上,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再次重申了這五條標準,成為了銀監會對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基本準繩:一是投資所占股份比例不低于5%;二是股權持有期在三年以上;三是派駐董事;四是入股中資同質銀行不超過兩家;五是技術和網絡支持。 而某大型投行人士則認為,這有可能對中國銀行界引進戰略投資者產生一定的影響。他認為,之后中國銀行界在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條款設計中,應該會更加地謹慎,例如對于持有股權的轉讓等,成員的變動等,有可能要經過監管機構的批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