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玉寶
惠州、深圳、北京報道
勁風卷千岡。
市場魔力之下,銀行貸款正以蓬勃之勢從區域金融中心向異地展開。惠州300億元的貸款市場,競有50%強來自深圳、廣州等周邊城市,而珠三角其他二級城市同樣存在異地貸款現象。
不僅是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等地區的異地貸款亦在不斷增長。銀監會一人士估計,三大經濟區目前的異地貸款規模不低于2000億元。
這給目前的銀行屬地監管格局帶來了難題。惠州銀監分局《銀行異地展業監管建議報告》稱,盡快制訂和完善銀行異地貸款的法律法規,已是大勢所趨。
惠州樣本
本、異地銀行均分天下,這是廣東惠州貸款市場的獨特格局。人民銀行統計顯示,截至2005年9月底,異地銀行在惠州貸款余額209.6億元,市場占比35.2%;當年累計在惠州投放158.7億元,市場占比57.8%。
這引起當地政府的高度關注。2005年8月11日,惠州市政府召開市長辦公會議,專題討論了惠州信貸市場存貸比偏低和當地企業融資難問題。隨即,人民銀行惠州市中心支行(下稱惠州中支)與惠州市政府辦公室、經貿局、金融辦、中小企業局組成聯合調查組展開調查,并形成《惠州資金市場報告》。
報告稱,問題的一端是惠州本地銀行嚴重惜貸。
上世紀90年代的房地產泡沫階段,惠州被列入金融高風險區,貸款審批權限被上收,各銀行工作中心放在歷史包袱清理和責任的追究上。1999年12月至今,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本金政策性剝離共153.1億元。
歷史的教訓讓惠州本地銀行心有余悸,并開始“重收輕放”。截至2005年9月底,惠州本地銀行各項存款余額802.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85.5億元,存貸差額417.3億元,存貸比48%,比廣東全省平均水平低13.1個百分點。大量資金被各銀行上存。
不僅如此,報告還認為惠州本地銀行片面強調貸款質量考核,在貸款結構上“重大輕小”、“重長輕短”。截至2005年9月底,惠州本地銀行對中海殼牌、TCL等少數幾個大型企業的貸款余額達到156.8億元,占本地銀行貸款余額的40%強;中長期貸款余額254.5億元,占本地銀行貸款余額的52.3%,高出廣東全省平均水平16.5個百分點。
惜貸令本地企業的融資需求難以滿足,并直接導致惠州本地銀行發展水平滯后。報告指出,以存、貸款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來衡量,惠州市銀行業總體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廣東省平均水平。2005年6月底,惠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分別占當年惠州市生產總值的217.8%和109.5%,而廣東全省的同期平均數據為359.5%和240.7%。
市場張力之下,深圳等異地銀行紛紛來惠州展業。“對惠州等周邊地區貸款,是深圳銀行業的普遍現象。”農行深圳分行一人士稱,與惠州本地銀行相比,深圳銀行審批效率高,有價格優勢(如基準利率下浮10%,而惠州本地銀行受省級分行權限則做不到)。
“(這種狀況)必然會導致中小企業流動資金不足,本地銀行資產運作的風險逐步累積。”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從信貸資金擺布的態勢來看,當前惠州市金融系統的資產結構尚存在較大問題,致使資金市場不夠活躍、發展相對滯后,與快速發展的經濟走勢漸行漸遠。
2000億異地貸款路徑
深圳異地貸款的一個原因是深圳企業部分向惠州轉移,原有的銀企關系開始在異地建立。記者所詢及的近十家深圳銀行均表示有在惠州的貸款項目。
“起初,主要是一些項目貸款和關聯貸款。現在不同了,就連惠州基建項目貸款都有一部分來自深圳。”光大銀行深圳分行一信貸客戶經理稱,既然惠州本地銀行消化不了,該地實際需求又大,當然要順勢而為。“除殼牌、TCL等大型企業外,幾乎深圳各家銀行都有貸款(包括票據業務),對惠州中小企業的貸款也已展開。”
《惠州資金市場報告》稱,截至2005年中,惠州擁有私營企業1.2萬家,注冊資本金175.1億元,戶均注冊資本金146萬元,規模普遍較小。而讓惠州本地銀行望而卻步的,是該類企業的逃廢債行為。惠州經商業銀行確認的逃廢債企業有595家,涉及貸款本息高達25億元。從惠州聯合調查組的調查結果來看,各商業銀行實際收回現金與勝訴標的比例,最高為60%,最低僅為15%。
本地銀行的弱勢的另一方面,來源于其服務不到位和對風險的把控措施不足。深發展廣州分行一人士稱,對于惠州的一些中小貿易型企業貸款,完全可以通過貿易融資的方式完成,銀行主要做的是票據業務,并全程控制資金流和物流,自然,銀行風險也是可控的。
“異地貸款近年持續增長。”惠州銀監分局一人士稱,“目前,惠州短期資金市場(短期貸款和票據業務)主要由深圳、廣州等異地銀行來做。”
然而,這絕不僅僅是惠州的個案。異地貸款正以蓬勃之勢從區域金融中心城市向周邊城市或者更遠的異地展開。
“不僅是惠州,廣州、深圳銀行對省內其他二級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異地貸款現象。”惠州中支一人士稱,估計省內異地貸款規模約在四五百億左右;而在惠州的異地貸款中,除以深圳、廣州等地省內銀行為主外,還有來自北京、天津等地的貸款。
顯然,變局非止于廣東。“不僅是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等發達地區同樣有日益增長的異地貸款。”銀監會一人士稱,經抽樣調查統計顯示,三大經濟區目前的異地貸款規模不低于2000億元。北京銀監局一人士也證實,上海對周邊地區,北京、天津對周邊地區同樣存在異地貸款。
由此,區域金融一體化開始了它的市場化路徑。北京銀監局人士分析,經濟金融區域有其自然形成性,不單純囿于行政區域,即使被貸款當地有同一家銀行分支機構,貸款企業也往往會選擇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的分行來做異地貸款,“近幾年,這一趨勢在持續增加”。
考驗現行監管模式
誠然,異地貸款極大拓展了業務,但問題的另一端也給銀行監管帶來了難題。
目前,銀監會執行的是屬地監管原則,而屬地監管又基本上是按行政區劃來劃分的。這令異地貸款監管存在漏洞甚至真空。2005年11月,惠州銀監分局形成了《銀行異地展業監管建議報告》(下稱《建議》),認為應盡快建立跨地區的多層次信息溝通協作機制,“通過構建異地信息通道,適當地疏導和規范異地銀行展業,充分發揮銀行資金的合理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
《建議》稱,一要盡快建立跨地區的同業信息交流協作機制,通過與異地銀行所在地的同業信息管道,解決異地銀行同業異地信息不透明、不對稱的問題;二是建立異地銀行與當地政府經濟主管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機制。
“由于異地銀行的資金投向以惠州電子、石油等支柱產業建設項目為主,勢必對惠州經濟運行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建議》稱。
“目前的情況是,我們只能監控到有哪些異地貸款,但這些貸款如何使用,管理的風險有多大,則無從知曉。”惠州銀監分局一人士說。
事實上,不僅異地貸款銀行與當地銀行少有信息溝通,異地貸款所涉及的兩地銀行監管機構之間也缺乏溝通。因此,《建議》認為,應按資金風險屬地原則,將異地銀行的展業部分納入展業所在地人民銀行及監管當局的監管范疇。
“異地銀行展業主體與業務的分離,決定了兩地監管當局只有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最大化,才能達到展業風險監管成果的最大化,實現對風險的全面有效掌控。”惠州銀監分局的設想,甚至對現存的屬地監管模式構成了挑戰。
《建議》還指出,由于我國目前尚未建立有關銀行異地展業方面的法律法規,未對規范銀行異地展業的方式、明確監管主體責任等作出明確的制度上的指導安排,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金融機構業務拓展的市場化、一體化步伐。銀行異地展業的法律法規,具體可包括監管主體和監管責任、異地銀行展業的范圍劃分和資格方式、風險管理和違規處罰、風險設置和信息溝通等內容。顯然,惠州銀監分局的建議,已遠非其所能單獨實施的了。目前,《建議》已經上報廣州銀監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