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國家風險對跨國經營企業造成的損失最大
本報記者 蔡臻欣 發自上海
“對外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要求我們進一步關注國別風險的防范。在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密切與各國經貿關系、大規模開展以境外投資和對外承包工程為主的跨國經營背
景下,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已由經營性風險轉變為更復雜的國際競爭風險,其中國家風險最不可預期,對企業造成的損失也最大。”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李郡日前強調,“全球性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和貿易摩擦等行為引發的國家風險已成為新的風險因素,這些應當是我們防范風險的重中之重。”
李郡是在日前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國際信用和風險管理大會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認為,中國進出口銀行已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國家風險評估體系,并設有專門的業務部門負責國別信息收集和國別風險分析工作,對全球139個國家和地區的風險變化進行長期動態的跟蹤研究。
他進一步表示,目前中國進出口銀行已定期向總行信貸業務部門和分支機構發布《國家(地區)風險分類表》,制定全行統一的信貸國別政策,供全行各經營主體和總行貸款評審部門參考。
作為主要支持我國對外經貿合作的政策性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支持的對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資類貸款項目實施地在境外,出口買方信貸和對外優惠貸款的對象均是境外借款人,其中一部分還是國家主權借款或主權擔保項目,“這些職能和業務特點,決定國別風險是我行貸款項目整體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
李郡透露,中國進出口銀行目前已初步與國外著名信用評級機構建立了信息溝通、共享機制,充分吸收和運用國外相關機構提供的國別信息。“包括英國經濟學家情報社(EIU)國家風險評級指南(ICRG)、鄧白氏信息咨詢(D&B)、全球銀行與金融機構分析庫(Bankscope)、透明國際(TI)、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標準普爾、惠譽等)、世界經濟論壇以及有關國家中央銀行統計年鑒等。此外合作對象還涉及國內官方信息機構、政府部門、權威學術研究機構、駐外使領館等。
截至2004年底,中國進出口銀行累計支持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656.46億美元,累計為244.29億美元的對外承包工程、境外加工貿易和境外資源合作項目,提供了人民幣818.09億元的政策性貸款支持。目前,該行支持的出口商品已出口到近12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60%以上是發展中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