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不良貸款歷史性突破來之不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8日 09:46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宋焱 日前,銀監會公布,9月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由年初的12.9%降至8.6%,首次下降到一位數,并且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持續保持“雙下降”。這無疑是我國降低不良貸款工作取得的“歷史性突破”。
回顧我國不良貸款率降低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這一“歷史性突破”可謂來之不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不良貸款一直是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的主要障礙,是金融風險的主要表現。我國政府一直對此問題予以高度重視,并采取了國家財政注資補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成立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剝離不良貸款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來減少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穩步下降,在1999年成立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剝離了政策性因素造成的不良貸款之后,從2000年四季度開始,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比例和余額已經實現“雙下降”。然而,不良資產存量較高、不良貸款率高位徘徊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2003年銀監會成立后,促進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提高被列為其監管工作的重點之一。通過實行貸款的五級分類,實行信貸資產、非信貸資產和表外業務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監管,督促銀行不良資產余額和比率的進一步“雙下降”,主要措施包括:一是要求銀行加大貸款回收力度,通過依法清收、向擔保人追索、處置抵債資產等手段,努力回收不良貸款;二是嚴格實行審貸分離、貸款三查、授權授信制度,防止新的不良貸款;三是敦促商業銀行提高撥備水平,加大損失貸款核銷力度;四是建立并完善不良資產考核制度,逐步建立不良資產的實時監控系統,努力提高不良資產的真實性;五是加強現場檢查與非現場監管,敦促銀行加強內控;六是推進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 與此同時,銀監會還根據國家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及時發現和預警經濟金融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風險,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準確、積極地理解和把握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堅持果斷有力、適時適度、區別對待、注重實效的原則,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主動采取應對措施,保證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繼續下降,防范和化解銀行風險,保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穩健運行。 這些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04年末,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7176億元,不良貸款比例為13.2%,比年初下降4.6個百分點,繼續實現了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雙下降”。 2005年以來,銀監會對不良貸款監管模式進行了改革,實行同質同類比較法,利用包括貸款偏離度檢查、貸款遷徙分析、同質同類比較等科學的監管手段,加強對不良貸款的科學監測,促進商業銀行降低不良貸款以及防止新的不良貸款。 截至2005年9月末,全部商業銀行(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比年初減少了5502億元,不良貸款比率下降到8.6%,首次下降到一位數,比年初下降4.3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持續保持了“雙下降”。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商業銀行已達35家,其資產占全部商業銀行總資產的68.1%。 實踐顯示了我國降低不良貸款工作取得的成績。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應忽視那些擔憂不良貸款率反彈的疑慮之聲。畢竟,降低不良貸款以及防止新的不良貸款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容不得任何懈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