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雙贏的選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6日 09:46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近年來,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步伐加快,特別是引進戰略投資者已成為銀行業對外開放的一種重要形式。截至2005年10月末,我國已有16家境內商業銀行本著自愿和商業的原則引入了合格的境外戰略投資者。改革進程中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也已經引進或正在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 境外金融機構進入中國20多年以來所顯現的最大貢獻就是展示了現代銀行運作機制
目前,我國銀行業改革已經取得重大突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將國有銀行改造成為參與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競爭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迅速提升競爭力,以適應2006年12月以后中國金融業全面開放新形勢的需要和我國廣大金融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但是,要把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建設成為真正的商業銀行,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引進戰略投資者將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產權結構上國有獨資的單一性,實現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在投資主體和利益主體多元化的情況下,國家財政不可能再為商業銀行的經營虧損“埋單”,否則就有悖于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將促使中資金融機構的資本結構更加合理、投資主體更加多元化,并以其競爭與制衡機制來完善中資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最終提高中資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鼓勵國有銀行同外資銀行進行股權合作,精心挑選合格的境外戰略投資人,其目的是:第一,實現機制和體制的創新,促進商業銀行營運的基礎條件發生根本的變化;第二,通過合作,迅速提升國有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中資金融機構允許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可以滿足其改革需求,新資本的進入可充實其資本實力,股權的適當變更與分散可改變其治理結構,先進的技術與管理訣竅可提升其經營管理水平,競爭的局面可加快服務與產品創新的步伐。 對外引資與引智給中資金融機構帶來的效益,在中國銀行業已不乏先例。目前,一些已經引入境外金融機構投資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已經有了明顯變化:上海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在與外方合作中發生了較大變化,不良貸款率已經下降到3%至4%,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模式正在建立之中;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引進花旗銀行成熟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正在建立自己嶄新的貸記卡服務系統;南京市商業銀行通過國際金融公司引進意大利有關商業銀行的管理經驗進行重組和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進入國內的境外戰略投資者除國際金融組織外,主要是一批國際知名商業銀行。從參股中資銀行的前后變化看,境外戰略投資者在改進中資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機制方面,在引入先進的績效與成本管理模式方面,在促進經營方式與盈利增長模式轉換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資銀行業在改革重組過程中引進戰略投資者,主要目的不在于“引資”而是“引智”,即學習和引進國際發達市場的銀行先進服務理念、管理經驗以及產品開發與維護的技術。有人說,引進合格的戰略投資者是迫于資本充足率達標壓力,這個論點顯然是不成立的。數據顯示,中國銀行業經過兩年的重組、改革和發展,經過嚴格的資本監管,目前資本充足率達標的銀行資產占全部銀行業資產的比重已由2002年底的0.54%上升到68.1%。盡管按照有關規定單個戰略投資者入股中資銀行不得超過20%,但一旦外方與中資銀行進行股權合作以后,銀行就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境外戰略投資者在管好自己20%投資的同時,自然就管住了其余80%中方的投資。戰略投資者通過發揮外派董事和高管人員在法律意識、職業道德、專業水平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將幫助中資銀行完善公司治理,嚴格內控,提高透明度,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實現現代銀行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轉讓轉移。 事實證明,引進合格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對于中資銀行體制、機制創新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當然也應看到,引入戰略投資者只是手段之一,并不意味著由此能夠一蹴而就地解決銀行業改革發展中的所有問題。但是,只要走的路是正確的,相信這條路上的障礙與困難,終將隨著改革的推進被克服與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