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外資銀行筑外匯理財規模門檻:17.88億美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6日 06:11 第一財經日報 | |||||||||
前三季13家外資行推出多類型理財產品 雖然外資銀行理財產品呈現了快速增長勢頭,但這并不意味著外匯理財產品在中國的推行就暢通無阻,近期金融消費者對外資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投訴量有所上升 本報記者 韓圣海 發自上海
外資銀行衍生品方面的優勢在其外匯理財業務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 根據上海銀監局提供的數據,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末,共有13家外資銀行向市場推出各種類型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余額為17.88億美元,環比增長15.88%。其中機構投資者賬戶余額為10.9億美元,個人投資者賬戶余額為6.9億美元。 上海銀監局有關人士介紹說,目前外資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幾乎全部是以衍生產品為基礎的結構性投資產品。 結構性投資產品實質是銀行利用衍生產品交易幫助客戶提高資產的收益率,而金融衍生產品是一種金融合約,合約基本種類包括遠期、掉期和期權等。外資銀行就是憑借在衍生產品上的豐富經驗,推出各類外匯理財產品。 在外資銀行結構性產品大行其道情況下,外資銀行OTC(場外交易市場)合約的成交量也水漲船高。 截至2005年9月底,在滬外資銀行OTC合約的名義價值總額為206.03億美元,環比增長36%。其中OTC利率合約的名義價值總額為39.28億美元,環比增長5%,占總合約的19.07%;OTC外匯合約的名義價值總額為166.75億美元,環比增長43%,占總合約的80.93%。 衍生合約類型結構方面,遠期合約名義價值余額為83.79億美元,占OTC名義價值總額的40.67%;掉期合約名義價值余額為50.05億美元,占OTC名義價值總額的24.29%;期權合約(包括利率期權和外匯期權)名義價值余額72.19億美元,占OTC合約名義價值總額的35.04%。 目前,外資銀行衍生品業務共涉及15種貨幣合約,幣種分布與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主要伙伴國貨幣密切相關。美元衍生品合約依然是交易合約的主要組成部分,合約總名義價值為173.62億美元,占總合約的84.26%。其次是日元衍生品合約和歐元衍生品合約,名義價值余額分別為10.29億美元和9.16億美元,這兩類合約約占總合約的10%。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遠期結售匯業務和銀行間人民幣遠期交易業務的放開,在滬外資銀行也已經于三季度首次試水人民幣衍生品交易。目前,外資銀行人民幣遠期合約名義價值余額為5490萬美元,公允價值為114.44萬美元,潛在信用風險價值為3.90萬美元。 和外資銀行理財產品快速增長勢頭相對應的是外匯存款在中外資銀行間的此消彼長。根據人行上海分行的統計,上海外資金融機構8月末外匯存款余額為54.87億美元,當月增加0.6億美元,和2004年初的35億美元外匯存款相比,增加了近20億美元,而上海中資金融機構8月末外匯存款余額分別為172.5億美元,比年初減少5.54億美元。 不過,外資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在中國的推行也并非暢通無阻。 上海銀監局有關人士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近期金融消費者對外資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投訴量有所上升,特別是產生了一些有關長期理財產品的糾紛。” 上述人士表示,原因則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部分外資銀行在銷售及售后服務機制上還存在缺陷,二是我國金融消費者的風險認知能力與金融知識還有所欠缺,風險自擔的意識不強。上述人士同時表示,上海銀監局日前已經向在滬外資銀行下發了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提示,要求外資銀行完善理財產品宣傳、推介、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將產品風險解釋貫徹到每個關鍵環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