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國有銀行改革不存在賤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30日 03:18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上海證券報 記者 程勇 主要參照了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成功經驗,實行股份制改革和公開上市 北京消息 針對目前國有銀行改革中出現的諸如“賤賣論”、控股比例多寡等爭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國有商業銀行在改革中引發一些爭議,
周小川坦言,類似現在國有銀行改革過程中的爭議在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時“已經遇到了很多次”。在對關系到國民經濟命脈的相關行業進行股份制改革以及上市的時候,也有人曾提出類似的疑問,比如,經濟命脈能不能進行股改?國有股比重下降會不會有危險?會不會肥水外流?對此,周小川表示,“不少行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后,人們才體會到,只有真正能夠把行業、企業做強做健康,使它的競爭力提高,不用國家不停地補貼、賠錢,才有助于國民經濟的最大利益和安全、穩定”。他說,國有商業銀行在改革中引發一些爭議,也是改革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至于國有商業銀行改革路徑的選擇,周小川透露,是參照國有工業企業改革的成功之處,才選擇實行股份制改革和公開上市的方式。 “觀察并研究國有大型企業的改革,什么樣的道路是成功的呢?”周小川說,“我們觀察到工業企業改革真正取得實質性進展、競爭力切實增強的,多數采用的都是股份制改革并發行上市變成公眾持股公司的模式。”因此,國有商業銀行從道路選擇上,應當參照國有工業企業改革的成功之處,實行股份制改革和公開上市。 周小川最后表示,建行財務重組的代價與個別人的評論相距甚遠。他說,建行這次重組中將可疑類資產剝離并以模擬市場價格出售,道理上不存在政府補助。但由于我國資產處置市場深度不夠,定價能力弱,在估值批發與零售中產生的價差應視為本次財務重組的成本。此外,中央匯金公司在2003年底向建行注資225億美元是一項投資行為,目的是取得回報,而不能用來填補建行賬面上的窟窿。并且這項投資迄今已有良好回報,國家并沒有為此付出代價。 |